佟秋月 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2025-01-28 00:37:35
6%、5%、5.5%、5.5%、5.5%、5%,这一组数据分别是湖北、山西、安徽、河南、湖南、江西中部6省2025年GDP增长预期目标。
目标已定,增长如何实现?各省在2025年将有何侧重?6省又将如何共同挺起中部脊梁?不妨从各省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寻找答案。
纵观6省政府工作报告,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各省不约而同地把扩大内需摆在了首位。
“持续用力扩大内需,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
“更大力度推动全方位扩大内需。”——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聚焦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全方位扩大有效需求。”——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
“在全方位扩大内需上持续加力,切实巩固经济稳中向好发展态势。”——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
“充分挖掘释放有效需求潜力,促进经济循环畅通”——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
“大力实施内需扩量提效、产业育新培强、科技创新赋能、改革开放深化、环境优化提升、安全强基固本、民生补短提质‘七大攻坚’,”“抢抓国家加力实施‘两重’‘两新’等重大政策机遇,全方位扩大内需,稳住增长基本盘。”——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这是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把“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摆在2025年重点任务首位的省级落实。
创新制胜未来,科技创新也是各省都摆在靠前位置主抓的一项重点工作。
安徽省提出,“下好创新先手棋,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将在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深入实施人才兴皖工程四个方面重点发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研究生在实验室调试“机器化学家”
河南省则以强化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一流创新生态构建为抓手,“更大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山西省则以一系列数据指标将“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落实落细,提出实施30项省科技重大专项和150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新建2个省实验室、2个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布局3个能源技术科创走廊、3个科技产业融合创新基地;建设制造业概念验证和中试基地;支持“链主”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完善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3%……
“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开拓进取,不断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湖北省将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作为目标,在1月19日召开的湖北省科技工作会议上,提出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科技产业金融融合发展为主线,实施创新体系“强核”、创新力量“筑峰”、科研攻关“攻坚”、产研一体“融合”、科技改革“突破”五大行动,力争2025年全省规上高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全社会研发投入等主要指标再上一个新台阶。
江西省则将改革与创新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提出深化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探索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探索“微技改”“零地技改”“产业链协同技改”等新模式。
“全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今年湖南省将从强化创新平台支撑、深化核心技术攻关、优化创新人才体系三个方面做好科技创新工作。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能稳固经济底盘,推动经济发展行稳致远。各省依托不同的资源禀赋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各有侧重,各具特色,共同为中部发展贡献产业力量。
安徽省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体现安徽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四链”融合、数实融合、“两业融合”,支持汽车“皖军”技术和产品迭代升级,构建“车能路云”融合发展生态。
河南省则将突出集群化发展,突出数字化转型,突出未来产业培育,提出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500家,更大力度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山西省将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度融合,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打造承载新质生产力的先行区集聚区。根据自身优势,山西提出将做好“绿色能源+”和绿电文章;壮大产业链、专业镇和产业集群;发展现代金融、现代会展、现代物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聚力建设“1+11”转型综改示范区等一系列动作。
1月22日,航拍位于武汉经开区的中国电子云研发基地项目。
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赴湖北省考察调研,对湖北省提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要求。2025年,湖北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带动全面创新,实现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加注重质量效益与更好发挥先发优势的“智慧增长”,现代化工及能源、现代农产品加工两大产业有望突破万亿级规模。
江西省则提出,2025年将深化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深入开展大规模制造业企业数智化改造,推动4000家左右企业提档升级、1万家企业实施改造。
湖南省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北斗应用、新能源汽车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钢铁、石化、有色、食品、轻纺等行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推动航空航天、北斗规模应用、低空经济、智能衡器计量、智能网联汽车、磁浮智轨、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此刻,蓝图已然铺展,征程就在脚下。一切伟大成就,皆源于接续奋斗,所有辉煌荣耀,都始于不懈实干。即刻启程,向着目标勇毅前行,中部崛起的美好愿景就一定能在拼搏中照进现实。
责编:王敦果
一审:王敦果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