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小湘丨年少离乡,年长思乡:为何越来越眷恋家乡?

涤明   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2025-01-28 12:41:32

年少时,我们恰似振翅待飞的雏鸟,眼眸中闪烁着对远方的无限憧憬,满心向往城市的璀璨灯火。怀揣着“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壮志豪情,毅然踏上离乡的漫漫征途,向着梦想的方向奋力奔跑。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岁月似潺潺流水,悠悠远去。离乡的日子越久,越发惊觉自己仿佛一只漂泊的风筝,无论翱翔天际多高多远,那根与家乡紧紧相连的丝线,早已深深嵌入灵魂的深处。屈原于《九章》中喟然长叹:“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这是镌刻在灵魂深处、与生俱来的文化烙印,承载着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与无尽牵挂。在城市的喧嚣繁华中,内心时常被家乡那宁静的夜晚、闪烁的繁星、潺潺的溪流所萦绕,怀念家乡的淳朴风情,怀念那些真挚纯粹的情谊。一起在田野里奔跑的小伙伴,在树下乘凉听长辈讲故事的夏夜,如同电影般在脑海中不断放映。

乡愁,是一种萦绕舌尖、挥之不去的味道。纵使世间美食琳琅满目,舌尖所触、心底所念的,始终是家乡菜那独一无二的风味。曾去过米粉大擂台,各类米粉争奇斗艳、各展风姿,可味蕾却始终钟情于家乡那碗鲜香四溢的鱼粉。那独特的滋味,是童年记忆的美好珍藏,是无法复制、无可替代的家乡情怀。记得高考前夕深夜回家,父母总是为我做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粉。那碗粉承载着成长的点滴,见证了家庭的温暖与关怀,成为心中关于家乡味道最珍贵的记忆。

乡愁,是一种润耳沁心、难以磨灭的声音。唐代贺知章暮年归乡,感慨万千,挥笔写下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千古绝唱,道尽了岁月的沧桑变迁和对故乡的无尽思念。每当耳畔响起熟悉的乡音,心中便涌起一股暖流,那是家乡深情的呼唤,是灵魂深处最温暖、最柔软的记忆。乡音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表达,更凝聚着家乡人民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情感记忆,成为维系游子与故乡的情感纽带。

乡愁,是一种沉浸脑海、潜移默化的文化。家乡山下戏楼有一副对联:“凡事莫当前,看戏不如听戏乐;为人须顾后,上台终有下台时。” 山上亭中亦有联云:“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要登绝顶莫辞劳。” 

年少时只是觉得这些对联朗朗上口,难以领会其中的深意。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生活的磨砺中摸爬滚打,才渐渐体会到对联中蕴含的中华智慧。“凡事莫当前,看戏不如听戏乐”,教会我在生活中不必事事争强好胜,有时候退一步,静下心来欣赏生活,反而能收获更多的快乐;“为人须顾后,上台终有下台时”,提醒我居安思危,只有懂得为自己留有余地,才能走得更稳更远。而“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要登绝顶莫辞劳”激励我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要遵循正确的方向,即使遇到困难,也要坚持不懈,付出努力,才能成功。这些家乡的文化瑰宝,如同明亮的灯塔,在迷茫时指引方向,在疲惫时给予力量。

从古至今,思乡之情是永恒乐章,在历史长河中悠悠奏响,从未停歇。我们沿着古人的足迹,走过相似的心路历程。毛泽东青年时意气风发,前往长沙求学,后又奔赴北京,在时代的洪流中拼搏奋进,可到了晚年依旧对家乡魂牵梦绕,多次归乡,在那片熟悉的土地上找寻心灵的慰藉。

当我们褪去了年少时的叛逆与轻狂,历经岁月的洗礼与磨砺,开始更深切地理解父母辈当年的坚守与付出,更深刻地懂得故乡的非凡意义。故乡,不仅是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更是精神的寄托和心灵的归宿。我们带着对故乡的思念与牵挂,在岗位上拼搏奋斗,挥洒汗水,同时也将这份对故土的深情厚意传递给下一代。

如今再望家乡,早已焕然一新,不复年少时记忆中的模样。家乡有了高铁站,高速公路纵横交错,街道旧貌换新颜。曾经需长途跋涉去城里才能购置的物品,如今只需在网上轻点鼠标,便能送货上门。手机轻轻一刷,天下大事尽在掌握。家乡的发展日新月异,令人惊喜不已,仿佛与一位久别重逢却已蜕变成熟的老友再度亲切相逢。这些变化,极大地改善了家乡人民的生活条件,让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信息获取更加迅速,物质生活更加丰富。更惊喜发现,家乡新建设了文旅融合的景点,把传统文化和美丽景色融为一体,风景如画、游人如织,附近居民也因此获得了收入,日子越来越好。

春节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最浓郁的乡愁。“无数平凡英雄拼搏奋斗,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 春节回乡,正是我们在这洪流中对家与根的深情奔赴。每至春节,无论路途多么遥远漫长,多少艰难险阻,心中唯有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回家。那浩浩荡荡的回乡大军,恰似迁徙的候鸟,遵循着内心深处最原始、最强烈的召唤,义无反顾踏上归乡之路。

如果我们是熠熠生辉的一束光,那家乡就是点亮这束光的来处。无论走得多远,身在何处,故乡永远是我们心灵的避风港,灵魂的归宿。家乡让疲惫的身心得以休憩与复苏,重新焕发活力。当春节后离乡,带着这份从家乡汲取的力量,再次踏上征程,向着梦想前行。中华文化的根与魂,就在这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在这岁岁年年的思乡与回乡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您有没有过离乡的经历?在长大后,对家乡的感情有什么变化?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故事。

责编:王敦果

一审:王敦果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