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30 21:34:13
抖糍粑是宜章县浆水乡茅栗村迎接新年的传统习俗,每逢临近春节,村民便选定好日子,亲朋好友齐聚一堂,一边抖糍粑,一边聊家常,大家在欢声笑语中,热热闹闹庆祝新的一年。
一大早茅栗村炊烟袅袅,村民黄亚兰家热闹非凡,亲朋好友早早地来到她家一起抖糍粑,院子里热气蒸腾,四处弥漫着蒸糯米的香味。
制作抖糍粑很有讲究,必须使用纯糯米,将糯米浸泡一晚,次日再将其蒸熟成糯米饭。
抖糍粑的制作过程充满了仪式感。将蒸熟的糯米饭,倒入石臼中, 一组用木棒反复碾揉,防止捶打时米粒飞溅。另一组则负责捶打,4人必须控制好节奏,交错轮流捶打,确保糯米团均匀受力。随着捶打的持续,糯米团逐渐从松散的米粒,变成泛着诱人光泽细腻黏糯有韧劲的糍粑,几个人用木棒将石臼里的糍粑搅成一团,合力举起,放置到案板上,就可以给糍粑造型了。
抖好糍粑还是热乎乎的,揪下一砣裹上红糖,吃上一口唇齿留香,软糯醇香的口感成为挥之不去的浓浓年意和乡情。
村民黄亚兰开心地说:“每年回家吃到家人准备好的抖糍粑,心里暖暖的,感受到家人对我的关怀和关爱,跟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糍粑边聊天,特别幸福。”
抖糍粑作为春节传统美食的代表之一,不仅是对过去一年辛勤耕耘的庆祝,更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糍”与“慈”谐音,寓意着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因此,在春节期间制作和分享抖糍粑,也成为了人们表达祝福、增进感情的重要方式。
责编:梁可庭
一审:梁可庭
二审:罗徽
三审:陈淦璋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