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丞 新湘评论 2025-01-31 15:09:30
编者按:近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岁末年初话发展 奋楫扬帆谱新篇”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集中展示2024年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本刊结合新闻发布情况推出相关述评文章,进一步解读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亮点和生动实践。
稳中提质,活力更足
王向丞
难中求成、进中向好——2024年,湖南经济呈现“前稳中低后扬”的走势,为全省上下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质生产力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激活“新引擎”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激活新动能,塑造新优势的关键一招。
聚焦“4×4”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深入实施重点产业倍增计划和产业培塑行动,取得显著成效,13条重点产业链成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增长点。北斗规模应用产值增长33%,音视频产业规模突破2500亿元,绿色智能计算产值增长19%,新能源汽车产量95万辆、占全国份额的9.5%。全省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制造业比重突破50%。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新增研发机构1178家。新质生产力的壮大发展正阔步迈向大有可为的机遇期。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传统产业提质升级,优势产业延伸拓展,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加速布局。去年1-11月,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3%,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3%、14.1%;产业投资增长5.6%,规模工业企业利润增长7.9%。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带动下,全省产业运行稳中向好、稳中提质。
扩内需促开放持续发力,拓展“新空间”
培育扩大内需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争取中央预算内、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增发国债等用于项目建设的中央资金超2000亿元,国家发改委印发《洞庭湖治理工作方案》,全省整体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自审自发”试点。全面落实“两新”政策,汽车、家电产品以旧换新分别超23万辆、260万台,拉动消费超500亿元;去年1-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位居全国前列。中央一揽子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的全面落实,有效推动市场需求逐步改善。
2024年12月4日第二十届中国(长沙)国际汽车博览会。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经济发展拓展新空间。深入实施改革攻坚行动,国有企业改革、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体制机制改革、高等院校“两优”改革等扎实推进,园区管理体制改革、零基预算改革成效初显。打好以降低企业综合运营成本为核心的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战,减退缓税1278.7亿元,降低企业用能成本91.8亿元。
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获国务院批复,对非贸易规模保持中西部第一。争取长沙成为中欧班列全国集结中心。岳阳虞公港正式开港运营,五大国际贸易通道畅达四海,中欧班列、湘粤非铁海联运、怀化东盟班列开行量均超千列。着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取得新突破。
惠民生保安全常抓不懈,筑牢发展“硬基础”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把70%以上的财政支出用来保障民生,投入536亿元用于重点民生实事,提质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000个、农村公路4528公里。城镇新增就业76万人。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着力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实施节能降碳行动,提前完成“十四五”能耗强度下降目标任务。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让民生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获评“优秀”、排名全国第一。发电总装机达到7455万千瓦,新能源超过火电成为第一大电源。出台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30条政策。通过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释放“新活力”
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在对接融入国家战略上,19项重大事项纳入《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若干政策措施》,制定实施湖南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细化落实任务清单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积极推进湘中南部地区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推动长株潭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成效。四大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产值近60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7%,新增3个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韶山南路建成通车;长株潭城际S1号线被纳入长沙地铁。绿心保护发展取得突破进展。实现200项政务服务事项“跨市通办”,260类以上电子证照互通互认。当前的长株潭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呈现出产业更强、环境更美、通行更畅、服务更好的积极态势。
责编:王敦果
一审:王敦果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湘评论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