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河 黄文渊 杨仕锃 严慧芳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2-01 07:08:41
禾库移民的幸福生活
——湖南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迎新春见闻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孟河 通讯员 黄文渊 杨仕锃 严慧芳
“阿婆,在屋吗?我回来咯。”春节将至,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禾库镇红安社区,一位拉着行李箱的姑娘对着窗户开心地喊道。正在家打扫卫生的石阿婆闻声,连忙转身去开门,把上班第一年的孙女迎进屋。此时,家中门窗已贴上了崭新的“福”字,堂屋中间挂上了火红的中国结。
1月26日,记者走进凤凰县禾库镇,感受移民群众幸福满满的新生活。
组图摄影 吴东林
禾库移民安置区是全省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有崇德区、团结区、感恩区、振兴区等8个区,一宅一户住房746栋,小高层楼房10栋,一房一街一景布局错落有致,美不胜收。在脱贫攻坚进程中,来自周边四个乡镇932户4784名脱贫群众,于2019年先后搬迁入住。
腊月十五一过,禾库镇家家户户都开始备年货了。居住在崇德区1栋的石阿婆也不例外。见孙女回家,阿婆十分欢喜,想到当天正好赶集,她立马换了套崭新的苗服,背上背篓,牵着孙子孙女,就往集市赶。
新衣、玩具、春联、糖果、蔬菜……祖孙几个行走在两旁排列着民居和商铺的细长街巷,一路采买,有说有笑,不一会儿,背篓已堆满货品、高出阿婆半个头,孙辈们也提着大包小包,满载而归。
“以前,备年货要早早准备。现在想买啥很方便,楼下就可以赶集,还有一些小超市,过年也不关门。”石阿婆一边说,一边摩挲着孙女在银饰摊上给她买的手镯。
石阿婆一家共7口人,家里种了30亩烟叶,每年有6万余元收入,日子过得红火。农闲时,婆媳俩在离家约200米的产业园缝制箱包,一年能赚5万余元。
家里每个人都有事做。大孙女已经上班,二孙女在镇上芙蓉中学读初中,小孙子在红安社区幼儿园上大班。放寒假了,姐弟俩不是到篮球场跑跑跳跳,就是到图书室看书。如果家人有小病痛或想体检,步行300米就能到卫生院。
傍晚时分,石阿婆一家人围着火塘,熊熊火焰映红了脸庞。火塘上,鼎锅里的炖菜咕噜咕噜翻滚,满屋鲜香。腊肉、香肠,自家养的土鸡土鸭,也炒熟上桌。热气腾腾中,大家纷纷动筷,品尝佳肴,笑语闲谈。远处,孩童嬉闹,鞭炮声此起彼伏。人间烟火处,年味正浓时。
为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红安社区积极组织开展民俗文化活动,组建苗歌队、苗鼓队、苗族银饰盛装队、唢呐队、广场健身队5支队伍。每年举办“禾库六月六”苗族文化节、村“BA”等活动,吸引湘黔边区数万名苗族同胞及游客群众齐聚一堂,共同欢度苗族传统佳节,幸福画卷在红安社区徐徐展开。
广袤山乡的另一边,凤凰县腊尔山镇夯卡村村干部,正在同福苗寨宣传冬季用火用电安全。走进村寨,房前屋后停满小轿车,随处可见乡亲们幸福的笑脸。行至一户人家,看见几名妇女正围坐着熏腊肉。
“这肉熏出来肯定好吃,不过炕腊肉的时候一定要有人守着,人走火灭,尤其注意用火安全呀!”“明白!明白!你们放心!快坐下烤烤火。”临近年关,村干部每到一户,乡亲们都热情地拿出些瓜子、糖来招待。
炊烟袅袅,宛若一条条轻柔的丝线,勾勒出苗寨里的诗情画意。2016年,同福苗寨在腊尔山镇建起,35户易地扶贫搬迁户住进这里。“一同奔向幸福”的美好寓意,在苗寨不断具象化。
此心安处是吾乡。这是凤凰县23个易地搬迁安置点里群众幸福生活的缩影。为让搬迁群众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该县在后续就业、教育、医疗方面持续发力,引进企业、发展产业、修学校、建医院,搬迁群众在这里拥有了新生活,过上了好日子。
责编:万枝典
一审:胡泽汇
二审:陈永刚
三审:赵雨杉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