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两本收支账,见证移风易俗新面貌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2-01 07:09:54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跃兵 通讯员 何秀坤 唐洪波

岁末年关,是单位、家庭盘点清账的时候。

春节前夕,记者从永州市零陵区邮亭圩镇岿山村村民、村干部,两本不同的账本中,感受到了农村的新面貌、新变化。

张叔友家,2024年人情支出账变“薄”了:3月,村民张友生60岁生日,没有大操大办,拒收红包,只请近亲属10来个人吃了顿饭,村民们分别通过微信祝福信息、打电话、登门小坐等方式,表达祝福;5月,村民张野军、张雁雄的儿子娶妻,新事新办,不办酒席、不收贺礼;10月,尹维保的新房封顶,不办酒席……

看过减负账,张叔友迫不及待地拿出他家的增收账,一项项指给记者看:村里引进经济能人建枣园,他一年的劳务收入2.8万元,今后,继续在枣园务工,收入稳定;儿子儿媳参加区、镇里举办的劳动技能培训班,一技在手,收入大幅增加……

这一增一减的账是怎么来的呢?

“2024年,村里好事喜事多,但我没出份子钱。”张叔友高兴地对记者说,以前,村里有红白喜事,家家户户凑份子。结果,攀比之风日盛,酒席越办越高档,份子钱水涨船高。村民苦不堪言,但因为抹不开面子,还得跟着“表示表示”。

村民张五龙接过话茬:“新修订的《村规民约》,为大家减轻了人情负担。”

记者看到,《岿山村村规民约》对村民办红白喜事的规模、流程等,都有具体规定,并鼓励简办、不办。村规民约履行得好的,村里还给予相应奖励。

如此修订《村规民约》是出于什么考虑?零陵区文明办负责人龙咏雪给出答案:过去,部分地区存在婚丧嫁娶“撑面子”“讲排场”的陋习,群众负担较重。零陵区将深化移风易俗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引导各村重新修订或健全《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对红白喜事的办事标准和流程作出统一规定。红事新办、白事简办,逐渐成为新风尚。

告别张叔友,记者来到村委会办公室,与村党支部书记张斌聊起村民账本增减之事。张斌说,他也有一本减负和增收账。

张斌把记者领到办公室门口,指着墙上说:“2023年以前,墙上挂着23块牌子,一块牌子对应一项工作任务、每年得准备一套资料,应付相应的考核。2023年,全区开展‘一室多牌’整治,岿山村共拆除15块标识标牌,各项检查评比减少70%。”

零陵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黄永新介绍,撤下牌子,基层负担减下来,广大基层干部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想事干事。

漫步岿山村,村庄干净整洁,农田蔬菜茂盛,绿油油一片。

张斌兴奋地讲述起岿山村的变化:2023年以来,全村道路从3250米增加到3480米,维修了路灯等基础设施;种粮面积从1900亩增加到2100亩;引进经济能人新建枣园、蔬菜、茶叶、油茶等产业基地,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23年的2.6万元,增加到去年的2.8万元;2024年,村集体收入达23万元,同比增加5万元。

责编:万枝典

一审:胡泽汇

二审:陈永刚

三审:赵雨杉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