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小湘·文化年丨在益阳清明古巷里,寻味中国年

陈甸甸   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2025-02-01 13:43:24

春节,是中国人的精神图腾,是刻在骨子里的文化基因。大年初一,我同家人一起走进流光溢彩的益阳明清古巷,想到烟火缭绕的古城小巷里探寻中国年的味道。

江畔小巷,蕴藏银城乡愁

半个月前刚刚举行过开街仪式的古巷热闹非凡,第一个“非遗版”春节更是为明清古巷带来了一波大流量。

据悉,益阳明清古巷历史上曾属于老益阳三堡,现存建筑以清代至民国时期为主,有文物保护单位及文物点41处,保留着3条江南最美小巷、四大历史建筑、四大清代码头、7处传统民居、17处民国商业旧址等。巷内“拱券撑墙”建筑风格为全国独有,被誉为“江南最美小巷”。

明清古巷在开发中,对益阳历史文化、资江水运文化、风土人情、省市非遗进行了现代性解读,推出了更多符合年轻人喜爱的新业态、新场景、新营销,例如确立“千年银城益阳,烟火明清古巷”品牌口号,设计簰哥、蚌妹IP形象,即将上线文旅微短剧《银城雨巷》等。

行在古巷里,时光仿佛放慢了脚步。古色古香的建筑、飘香四溢的擂茶,让益阳历史在这里“活”起来、“火”起来了。

非遗盛宴,铺陈文化底色

记者在来到这里前,就在社交平台上看到许多人打卡明清古巷。春节期间举办了传统花灯与现代灯光艺术相融合的主题灯会,让古巷进一步“出圈”的同时,更是为大家“出片”着想。

在洞庭木雕馆里观赏木雕、亲手尝试益阳套色剪纸、在湖湘槟榔文化博物馆里品尝一口槟榔,还有抛绣球招亲、变脸表演、皮影戏、花鼓戏惠演、国潮市集等丰富多彩的传统活动。我看到了代际之间的文化传递,也看到了传统节日对现代生活的滋养。

比邻资江的明清古巷不仅承载了千年的水运文化,还蕴藏着许多极具地方特色的风土人情。

三国文化走廊、魏公庙、将军庙、郭家大院、海员俱乐部、益阳故事馆……以老益阳形态底片、新益阳形象风貌为特色,沉浸式的IP体验,为游客打造了一座没有围墙、永不落幕的文化博物馆。

古巷里的中国年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它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在守正创新,既有传统的韵味,又有现代的活力。

文旅融合,凸显发展活力

益阳明清古巷的热度“0帧起步”,早就名声在外。2024年11月,入选第二批湖南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名单;12月入选首批“湖南省微短剧拍摄取景地”名单。

据悉,益阳明清古巷通过“旅游+文化、美食、非遗”等方式,整合桥北步行街、资江西路大码头记忆等文旅项目,使游客“引得来”“玩得好”“留得住”,全力推进资阳文旅产业提质增效。

看翘角飞檐、品特色美食、观五彩灯会。明清古巷配合春节假期节点,推出了一系列非遗体验活动。让游客能在“品韵”古巷中体验文化、在“畅游”古巷中消费文化,力求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生机盎然、蓬勃向上的新银城。

益阳明清古巷大年初一客流量近80000人次。人气火爆的背后,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在这里,传统是财富,现代是延伸;在这里,文化守住根脉,开枝散叶。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古老的街巷被岁月的烟火唤醒,中国年的故事将继续书写,传统文化的火种将永远传承。

责编:王敦果

一审:王敦果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