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喝酒是“标配”?切莫贪杯才是真!

周倜   湖南日报   2025-02-01 20:00:00

文字/图片/视频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倜 通讯员 周缘 吴宇淇

新春佳节,亲朋好友相聚,喝酒碰杯也成了“标配”操作,图个开心!不过,酒这东西嘛,可千万别小看了它的威力,小酌怡情、贪杯伤身呢!本期科普,“说医君”打算和大家聊聊如何安全饮酒、健康过节。

一般来说,能不喝是最好的,但毕竟是过节,那咱就主打一个“适可而止”!《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人若饮酒,一天饮用的酒精量不超过15g,儿童青少年、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慢性病患者不应饮酒。

如果说实在要举杯,那有一些细节还是得注意!

首先,一定要记住:“吃药别喝酒,喝酒别吃药!” 平时您或许只知道吃了头孢类药物不能喝酒,其实还有别的药物也是绝对不能和喝酒这事儿“并存”的哦!

其次,咱一定别“赤手空拳”上阵,也就是别空腹饮酒! 在喝酒之前,可先食用酸奶、馒头、面包、面条或米饭等高脂肪、高蛋白或高碳水类食物。毕竟,空腹时饮酒,酒精会直接接触胃黏膜,快速进入血液,短时间内使血液酒精浓度升高,增加酒精中毒风险。

喝酒时最好“从一而终”,也就是别混着喝。 比如,白酒、啤酒、红酒不要混着喝,混在一起不光容易过量,更会容易“上头”,对人体伤害更大。相关资料显示,白酒、啤酒/碳酸饮料不宜混饮:啤酒/碳酸饮料中含有二氧化碳和大量水分,与白酒混喝,会加速酒精在全身的渗透作用,对肠胃等器官产生强烈的刺激。

喝酒时也要注意“控制节奏”,也就是别喝得太快。 很多朋友为了活跃气氛,喜欢“豪饮”,讲究“感情深、一口闷”,殊不知,饮酒后乙醇在几分钟内就可进入血液,30-120分钟血中的乙醇浓度就可达到最高,非常容易喝醉。咱不妨慢慢来,而且在喝酒间隙多喝水,一来有利于促进酒精的稀释和代谢,二来也可以减少酒后口渴等不适症状。

如果以上细节做不到,那么您很有可能会醉酒。那么,又该如何处理呢?以下几点也请认真阅读,以防不时之需。

如果醉酒,请不要平卧。正确的睡姿应该是侧卧位,防止呕吐物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俯卧、坐卧等姿势也是要不得的。

如果想要解酒,也千万不要选择咖啡和浓茶。否则会兴奋神经中枢系统,从而扩张毛细血管,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的症状。不妨喝点橙汁和苹果汁,里面的果酸可以促进酒精分解;也可喝点蜂蜜水,减轻头痛症状。当然,米汤和粥也是不错选择。中医方面,葛花解酲汤是经典的解酒方剂,由葛花、砂仁、白豆蔻等多味中药组成,能很好缓解醉酒后头痛、眩晕、呕吐、胸膈痞闷等症状。

开心过大年,但健康放第一!希望大家和亲友相聚时,一定要多注意自己的身体,尽量少饮酒或不饮酒。若情非得已,也一定要适可而止,也希望大家学会以上小知识,以防不时之需!一旦饮酒后感到不适,建议尽早就医。


责编:李传新

一审:周倜

二审:刘文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