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盖上“竹笋楼” 买上“竹笋车”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2-02 07:06:34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曾佰龙 郑丹枚

新春佳节,冬笋炒腊肉成为老百姓桌上的一道佳肴。绥宁县瓦屋塘镇因海拔较高,气候湿润,当地所产出的冬笋品质更为上乘,深受上海、杭州等地居民喜欢。近日,在上海的朋友,给绥宁县瓦屋塘镇的乡亲们传来冬笋“大卖”的好消息:精品冬笋每公斤涨到了70元!同一天,绥宁县猪肉价格每公斤才44元,乡亲们乐滋滋地抢抓春节好时节上山挖冬笋。

隆冬时节,记者跟随瓦屋塘镇枫门岭村的挖笋人蒋启林走进一片绿色的“金山银山”,体验了一把挖冬笋的乐趣。

走进枫门岭村,一片片青翠欲滴的竹林映入眼帘。蒋启林腰系柴刀,手提锄头,凭借着丰富经验在竹林里搜寻。很快,他的目光定格在一块微微凸起、松动、开裂的地方,一锄头下去,又慢慢几下把泥土刨开,冬笋就露出笋头来。

蒋启林将挖出的拳头大小的冬笋在手中掂量了几下,乐呵呵地说:“这个有0.5公斤重,能卖8、9块钱。”

冬笋素有“金衣白玉,蔬中一绝”的美誉,但不同于其他笋类会破土而出,暴露在地表面容易被人发现,对于藏在地里的冬笋,要找到它可是一个技术活。

蒋启林是当地有名的“挖笋能手”。他乐呵呵地跟记者介绍起他的挖笋经:挖笋有很多窍门呢,“比如‘看竹找笋’,你要观察竹子的枝条,一根枝条的是公竹,这样的竹子笋少,两根枝条的是母竹,这样的竹子笋多。”

“还有就是要注意地面的细节,有冬笋的地方,往往泥土会稍稍隆起,并且伴有一道裂痕,这就说明‘土里藏笋’了。”蒋启林讲得头头是道。

一个下午下来,蒋启林收获满满一大袋冬笋。令蒋启林高兴的是,一下山,就有收笋大户在等着收购。

“冬笋的采收期在3个月以上。”蒋启林算了一笔账,“最多一天能挖70多斤,一季下来赚个2万多元不成问题。”

做收笋生意30多年的黄坚,一边帮村民搬运已收购的鲜笋,一边跟记者聊起冬笋的市场行情:“今年行情好,收笋价格在每斤8元到11元,全部卖到浙江、上海、江苏等地,顾客对冬笋评价很高。”

瓦屋塘镇竹类资源丰富,竹林面积5.8万亩。竹丰笋多,一年可出产冬笋近8000吨。近年来,该镇依托丰富的竹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竹产业,造纸、竹凉席、竹笋加工、竹制工艺等已逐步形成产业规模。同时,大力实施南竹丰产培育,每年培育1万亩以上,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特色之路。

“今年恰逢冬笋大年,全镇预计年产值可上1亿元。不少村民因笋而富,盖了‘竹笋楼’,买了‘竹笋车’,过上了好日子。”瓦屋塘镇工作人员邓遇源说。

责编:万枝典

一审:詹娉俏

二审:唐能

三审:赵雨杉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