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2-05 09:05:26
![](https://img2.voc.com.cn/9/2025/02/05/011c8113fba4d0a49f3533fe77bd4c64782175cf1738717506.jpg?pid=21072742)
文艺家在湘西采风。作者供图
余红
不觉,车已行驶在迁清公路,窗外豁然开阔,远处巍巍黔山如一幅苍茫的壁画悬挂在空中,大气磅礴中透着丝丝灵动与秀丽。这次随省文联“三百工程”文艺家创作团走访湘西,感受又不一样。一路穿行于“酉水百里画廊”中,山还没看够,车已到达渡口。
下得车来,一条碧波荡漾的河流映入眼帘,此河便是酉水河。我们顺着梯级往泊船口走去,水涛微酣,鸟虫私语,队友们摸出手机不停地拍照。对岸是当地人称之为土家圣地的保靖县碗米坡镇沙湾村。船才泊岸,几位身穿土家族传统服饰的村民迎了上来,走在前面的是一位皮肤黝黑的老爹,还没近前,便径直伸出双手来和我们握手。
老爹前面引路。沙湾村是个典型的土家寨子,首八峒八部大王庙遗址就坐落在这里,2019年还入列了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我们在沙湾的“十二月神”广场转了几圈后,老爹要带我们去看他的藏品。在一处庭院左侧,有一栋近百平方米的土家族民俗物品陈列馆。这些陈列的藏品,大到织布机,小到取火镰,每件藏品都在向来客诉说着厚重的土家文化。
出门,传来一阵浓郁的土家歌声,只见一位头戴土家族帽子的大娘正在坪前用歌声来欢迎我们。再看老爹手中已握着一对铜铃,做足了架势,霍霍几下,便龙腾虎跃似的跳起舞来。一行人深受感染,跟随着老爹一起跳起了铜铃舞。铜铃舞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土家人节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时间载歌载舞好不热闹!
以为沙湾村就是世外桃源了,待我们坐车绕上白云村岩脚古寨时,才知什么叫云深不知处。岩脚古寨就像是挂在云端的村庄,时光仿佛在这里停留,已是寒冬,所见却是满目嫣红。
我们穿过一片古枫林,来到一处木质结构的大坪前,地上落满了金黄透红的枫叶,形状很美,脚踩上去实在不忍。
有人起劲喊“来一个”,只见一群村民围了上来,坪前一张长长的桌上已摆好文房四宝,书法家们不由激情飞扬,泼墨挥毫;摄影家们不停地抓拍,大家围炉煮茶或烤糍粑,加上嘹亮的山歌,瞬间笑闹声差点没把岩脚古寨给抬起来。
还没缓过神来,我们已穿越在老司城。立于“万马归朝”的观景台时,一行人飘飘欲仙。转眼又到了双凤村——中国土家第一村,黛瓦盖顶的老屋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村内,路边红豆杉等珍稀保护树木随处可见。赶到芙蓉镇时已是傍晚时分,行走在飞檐翘角的街道上,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
回到现实已是第二天的清晨,车在前往古丈县的路上。古丈县素有茶叶之乡的美称。我们到达茶叶博物馆时,已有人群在等候我们,走在前面的是一位穿着朴素的中年男子,他戴副眼镜,一看就是实干家,风尘仆仆,裤腿上还沾了些泥草,原是刚从茶园基地过来。湘西州文联主席向午平介绍后,我们才得知,这位笑容憨厚的中年人是古丈县县长陈建新。一旁的是古丈县默戎镇牛角山村党总支书记龙献文,牛角山茶厂的创始人,在家排行第三,村民都叫他龙三哥。
许是沾了地势的灵气,龙三哥走路呼啸生风。陈县长打趣说龙三哥是一身龙胆,一生担当。爽朗的笑声中,龙三哥和我们聊开了,说这些年多亏政府支持与助力,通过发展村集体经济,把生态茶业和苗族文化旅游结合起来,使当地村民人均收入,由以前不足千元增加到如今的上万元。说起如今的生活,龙三哥一脸自豪:万亩茶园,亿元村,年年有分红。
陈县长说,牛角山村的实践证明产业兴村、文化活村、旅游富村、经济强村的思路是对头的。这些年,古丈县一直在围绕大山做文章,成立村办企业,实施茶叶开发、畜禽养殖、苗寨旅游等项目。
在湘西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山水相依,每处风景都是自然与人文的结合,每片土地都诉说着动人的传说。
责编:刘瀚潞
一审:易禹琳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