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小湘·文化年丨红薯片、竹马、剪纸的非遗年味

叶梦珊   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2025-02-05 11:38:28

2025年农历乙巳年春节是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具有特殊意义的年味。以红薯片、竹马、剪纸为代表的非遗文化,在湘江东岸的长沙县大地上飘散开来。

舌尖上的年味

在我记忆里,每到年尾,村里面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红薯片。晾晒在家家户户门前一张张金灿灿的红薯片,是人们对丰收的喜悦和新年的期待。从收获、洗净、削皮、剁碎、蒸煮、打泥,摊平晾晒、湿布撕片手工裁切,晒好的红薯片会被收起来,储存到冬天,等到过年的时候再拿出来招待亲戚朋友。红薯片的制作过程复杂繁琐,但制作红薯片不仅是食物的准备过程,期间有大人们的指导和孩子们的欢笑,更是家人团聚的温馨时刻。

长沙县福临镇长沙云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红薯制品的生产,结合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致力于提升红薯片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其产品以口感酥脆、风味独特著称,深受消费者喜爱。2024年11月20日,其红薯片制作技艺成功入选长沙县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获评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不仅增强了公众对传统食品工艺的认知,推动红薯片产业的品牌化和市场化,更是对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

形式上的年味

竹马,就是由竹篾编制,用竹条做骨架,用纸和彩布做外衣,制成马匹。竹马表演团队由一名乐手和五名表演者组成,表演者身着传统戏服,头戴花冠或帽子,手持竹制马头和马身道具,模仿骑马动作,伴随锣鼓和音乐进行舞蹈和队形变换。表演节奏明快,气氛热烈,视觉效果华丽。每到春节、元宵节等喜庆节日,请“竹马”来家里跳上一圈,热闹喜庆一番,预示新的一年红红火火、马到成功。

竹马表演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南朝宋元嘉年间,原为古代民间娱乐活动,逐渐演变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尤其在长沙县广为流传,是长沙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县级非遗竹马传承人周松林为首的团队,通过走村入户、竹马进校园、编排新曲等形式保护和创新,使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得以延续,展现了丰富的民间艺术魅力,为现代生活增添文化色彩。

指尖上的年味——民间剪纸

一对活灵活现的喜鹊、一条悠游自得的小鱼、一只栩栩如生的兔子,让人不禁感叹“原来一张纸可以剪出那么丰富、精美的形状”。一把剪刀,一张彩纸,剪刀灵巧游走,巧手细细剪裁,既无画稿,又无蓝本,全凭艺人头脑的想象构思,信手剪出各种人物、花卉、鸟兽等图案,刀刀联结,浑然一体,给人以美的感受,这就是长沙剪纸。

罗晴是江背传统民间剪纸非遗传承人,为了让非遗越来越融入当代年轻人的生活,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定期到中小学进行剪纸授课。她从最基本的对折、设计和绘制进行详细的讲解,指导孩子们裁剪,让孩子们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剪纸这块中国民间艺术瑰宝的魅力。近年来,江背镇依托深厚的民俗文化和浓厚的地方特色,推出一批非遗研学旅游路线,推进“非遗文化+乡村旅游”融合发展。通过研学和旅游相结合的方式,让更多人在沉浸式、互动式的学习体验当中,了解非遗、热爱非遗,共同守护非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久弥新的文化印记,是“记得住的乡愁”。在春节里了解非遗,使春节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在非遗中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让这些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责编:王敦果

一审:王敦果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