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瑶族自治县是永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县,是湖南省唯一的瑶族自治县,是全国瑶族人口最多的县,被誉为“神州瑶都”。江华作为全省七个拥有立法权的自治县之一,在省、市人大常委会的关心和指导下,充分用好法律赋予的立法权,广泛开展立法调研,坚持“小切口”“小快灵”原则,不断提高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水平。县十八届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野外用火条例、瑶医药保护与发展条例,审议电机电器产业发展条例(草案),修正自治条例。
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
服从全县大局、落实县委决策。县人大常委会紧盯政府重点工作,通过单行条例立法推进县委重要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加强人大对立法工作的组织协调。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的选项、调研、起草、审议、协调、通过、立法后评估、法规的修改废止解释等方面的主导作用。积极主动提前介入法案起草、调研,协调处理起草过程中的有关问题,督促指导政府把好法案主要条款的设计,提高法案起草质量。在发挥人大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强调发挥政府的基础性工作。人大充分尊重和发挥政府在法规草案上的起草权、审核权、提案权,依托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起草审核好法规草案,提高立法质效。依托省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平台,广泛吸纳民意。将基层立法联系点打造成立法意见征求的“直通车”、服务群众的“连心桥”。重点建设了沱江镇山寨村、沱江镇萌渚社区、水口镇幸福社区三个立法联系点。完成12部国家法律、省本级法规草案意见征集,开展入户走访、座谈200余次,累计收集意见建议200余条,上报意见建议48条。
突出民族特色,助力江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依法行使单行条例的立法变通权,促进瑶医药传承和发展。为规范确有专长的瑶医专长医师能够开展瑶医药活动,江华自治县根据相关上位法的授权,对中医药法第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予以变通。经过多次研究讨论,多次向省中医药管理局报告,变通方案得到支持,并在省人大民侨外委带领下赴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请示汇报,认为将外治技术类医师考核权下放至自治县一级是可行的。瑶医药保护与发展条例第六条规定,将外治技术确有专长人员的考核权下放至自治县考核发证。这既是改革创新,也是现实需要。条例制定程序严密、变通理由充分,既审慎稳妥,又守正创新。二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为民族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2016年以来,江华抢抓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发展机遇,提出打造“中国电机之城”的目标,制定了《江华电机千亿产业发展规划》,一大批电机企业落户江华,电机产业聚集效应逐步显现,电机产业集群不断壮大,“中国电机之城”建设初显成效。2023年,江华智能小家电电机产业集群被评为湖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电机产业被评为湖南省县域外贸特色产业集群。目前,从压铸到成品已打造成一条“生产、制造本地化闭环”产业链,现有电机电器产业链企业78家,年产电机5亿多只,年产值100多亿元。因此,以立法的形式引领、推动、规范、保障自治县电机产业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制定出台电机产业发展条例十分必要,也十分紧迫。2023年9月,县委决定,通过人大制定单行条例为电机产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电机产业发展条例(草案)聚焦解决电机产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突出把电机产业作为民族特色产业进行立法规范,该条例必将推动全县电机电器产业高质量发展。
突出“小快灵”立法,小切口解决大问题
在立法上,我们坚持务实管用原则,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立法要务,按照“小快灵”的原则,不断增强民族立法的针对性、科学性、时效性。一是体例小,野外用火管理条例14条,瑶医药保护与发展条例15条,电机产业发展条例(草案)14条。二是快调研、快起草、快审议,从初审到表决通过均不超过6个月。三是效果灵,野外用火管理条例第十三条规定乡镇人民政府综合执法机构根据法律、法规授权以及自治县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委托,实施野外用火管理的执法。条例施行后,真正解决了野外用火管理中“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问题。瑶医药保护与发展条例聚焦解决推动自治县瑶医药高质量发展中遇到的突出矛盾,经瑶医专长(外治类)医师资格考试考核,于2025年1月6日为专家委员会成员26人及通过考试的9 人颁发证书。电机产业发展条例(草案)在优化产业布局、形成电机和小家电完整的产业链、支持电机产业企业建立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电机产业数字化转型、完善电机产业政策支持体系等方面作出了规定,锚定省委、省政府对江华“打造民族地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标杆”的发展定位,立足资源禀赋,为江华电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作者:伍继承
责编:郭宸
一审:郭宸
二审:苏莉
三审:唐婷
来源:人民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