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2-06 15:24:11
文/骆志平
马王堆辛追夫人身边留下的那些绣品,惊羡世人,也把湘绣的年岁定格到了汉代。其中,有件素衫褝衣,不属绣品,织法精妙,50克不到,两千多年不腐,现在的精纺都做不到。
纯粹凭手艺,绣针上的花魁,当属古人。一个诸侯国留下的绣品,如此精妙,可见汉代的刺绣技艺有多高。
朝廷推出的绣庄、窑厂,洋人没见过,古人穿越“丝绸之路”,兜里揣着丝绸和瓷器,漂洋过海走一走,外国人见了,同样竖着大拇指,连夸“very good”。
江再红为长沙星沙人,出身湘绣世家。据她说,晚清民国时,其外婆家就在长沙北正街开起了绣庄,文夕大火时,才回到了乡下,至今,针痕折叠在祖辈留下的绣品中。其12岁跟随外婆学绣花,一晃43年,这中间赶上了好时代,机缘相随,加之自身勤巧。从绣花姑娘到绣花姐姐,再到国大师、国家级“非遗”传人,手中的针线从未停歇过。
不知其祖辈的绣庄,是否写进过长沙的典籍。把脉“非遗”,那些留存的老方子一定要攥紧在里上,哪怕戴上老花镜,翻翻老抽屉,能补齐配满的,一个都不能丢。
当然,攥着老法子,还得揣摩新路子,湘绣的针法、玩法都在变,哪个法子好,就用哪一个,针头一转,置入基因中,湘绣就有了新花样。
江再红几代人玩湘绣,家底留得足。有的进京亮过相,参过展,动辄几十万、上百万。我指了指她身边的立屏三异湘绣《望月》,问:“这件多少钱?”“至少100万。”她答道。我说:“别吓人咯,上百万,别人只能望一望呢。”
四大名绣中,湘绣针法精细,五大门类,72种,包括平绣、织绣、网绣、扭绣、结籽绣。湘妹子灵泛,把苏绣、蜀绣、粤绣的精华全都导入了湘绣的三丝五色中,还创出了鬅毛针、乱针绣等新针法。红袖添香,颜值飞涨。
湘绣的虎狮、苏绣的猫、蜀绣的龙鱼、粤绣的龙凤,各有特色。江再红家中的虎狮绣得好,千里江山图,采用青绿浅绛之法,绣出了水墨丹青味。
那幅号称价值过百万的《望月》的绣品,我翻了一下典籍,省湘绣所早期名作,进京参过展。那时,再红女士还没进绣厂,其手上的应为复仿品。双面三异绣,正面为仕女望月,阴面为仕女背影,以掺针、游针为主,姣容水月,玲珑剔透。
另一幅《狮啸雄风》,采用人像手法,鬅毛针簇叠,掺针、边针、引针、游针等相互穿插。狮眉紧慼,眼神幽寒,大耳直竖,毛发扬风,甚为威猛。不知画稿出自哪位名家之手,看画风,应为杨应修。
湘绣的特点就是画得好,绣工好,才有可能出精品。曾经的省湘绣研究所,聚集了省内顶尖的美术、刺绣名家,邵一萍、杨应修、黄淬锋、余振辉、刘爱云等。
杨应修的画出类拔萃,画出的龙狮虎豹威风凛凛,梅兰菊竹清香扑鼻,那些林子里的鸟雀会说话,其创作了大量的湘绣画稿,通过余振辉、刘爰云等湘绣大师的巧手绣艺,为湖南湘绣鼎足四大名绣之林,挣足了面子。
江再红1986年进湘绣所,算不上老字辈,在大师身边工作了四年,自己勤学有禀赋,成为新一代国大师,也算是水到渠成。其主要代表作有《狮啸雄风》《晨雾荷花》《远嘱》《天伦之乐》等。创作的作品《千里江山图》,耗时几年,在北京一亮相,颇受好评。
九十年代以后,湘绣拓延很快。现在,湘绣所改成了博物馆,600多件名家绣品存放在那,这不仅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更是湘绣史上最显精神的丰碑。
当前,湘绣面临不少的困惑,画画的和刺绣的分了家。不少湘绣人自辟路子,求取了生存。有的刺绣之余,学起了国画;有的借助新载体,玩起了跨界;有的做起了“潮玩”。
前些日子,我遇到了一个叫谭思科的绣娘,她绣的《年小蛇》,入围央视“非遗中国年”发布会。近些年,她把心思放在了宗教题材上,其绣出的观音、经幡、香盘、卧具,针法考究,合乎教礼。特别是绣出的观音,针法交替,心手虔诚,十分精妙。
见了年轻一代的湘绣作品之后,我倒多了一份自信,大伙都捏着针线头,寻找新活法,这样的阵仗,肯定能有“变现”的能力。能变现,玩的人多,湘绣就走入了另外一个漂亮的春天。
责编:肖霄
一审:封豪
二审:黄婷婷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