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伟瑜 周康 刘帅 华声在线 2025-02-06 20:39:52
新湖南客户端2月6日讯(全媒体记者 邹伟瑜 通讯员 周康 刘帅)2月5日,春节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湖南省冷水江市金竹山电厂内一片繁忙景象。来自山西、陕西、甘肃等地的电煤通过浩吉铁路跨越1000多公里抵达冷水江东站,再经由铁路专用线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金竹山电厂,为节后能源供应提供坚实保障。
寒风凛冽,细雨绵绵,电厂的铁路货车翻车机正高效运转。这台钢铁“大力神”不到1分钟便将一辆载重70吨的电煤车翻转卸空。顷刻间,近2600吨电煤迅速被“吞”入电厂储煤区。卸空后的铁路货车静静地停靠在厂区第5股道,等待着“车辆大夫”的全面“体检”。
(列检人员正在对铁路货车进行检查保障。 通讯员供图)
凌晨2时50分,电厂调度员的指令通过电话传来:“列检,38辆电煤已卸空,车辆停在5道,请上线检查。”广铁集团株洲车辆段娄底运用车间冷江东班组驻厂检车员杨丰明和工长谢科农迅速响应,提着信号灯、握着检车锤,冒着寒风赶往现场。作为铁路车辆的“守护者”,他们的任务是确保每一辆卸空后的货车技术状态完好,为后续运输提供安全保障。
“车钩三态试验正常,轮对踏面无剥离,车门插销到位......”60岁的杨丰明半跪在道砟上,检车锤敲击声与报检术语在站场回响。这位即将在8月份退休的老铁路,正经历职业生涯第36个春运。
寒风中的站场,道砟路湿滑难行,煤泥沉积在路面上,稍不留神就可能滑倒。杨丰明和谢科农不仅要完成车辆上部结构的检查,还要时刻注意脚下安全。在强光手电筒的照射下,细小的煤粉在空气中飞舞,两人的脸上早已沾满了煤灰,但他们毫不在意,专注地完成每一项任务。
“老杨,这边有个闸瓦插销丢了,我去拿新的。”谢科农通过电台呼叫。杨丰明回应道:“好的,顺便多带一根,我这边也用完了。”闸瓦插销的安装是个细致活,空间狭小,位置低,杨丰明单腿跪地,弯腰低头,熟练地将钢环套进插销孔中,动作干净利落。他的额头早已渗出细密的汗珠,习惯性地用袖子一擦,脸上又多了几道黑印。
(杨丰明正用检车锤进行检查。 通讯员供图)
3时36分,完成本批车辆整备的二人,顾不上片刻休息,又迎着高架灯的光亮,朝着新抵达的重载列车大步走去。他们身后,经精心整修的列车已具备发车条件,即将再次投身西煤东运的钢铁洪流,继续为能源运输贡献力量。
“春节前后是电厂任务最为繁重的时候,一天最多要检查300多辆车,每辆车最少弯腰16次,锤敲30多次,一天下来要敲1000多次。”谢科农介绍道。
4时40分,待检室的电话再次响起,杨丰明和谢科农在寒雾中又朝着张开夹臂的“大力神”走去。寒夜的站场上,他们的身影被高架灯拉得忽长忽短,脚步却始终坚定有力,成为保障能源运输的最美注脚。
据统计,春运以来,娄底运用车间冷江东班组安全检车1798辆,翻卸电煤116870吨,可用于发电约2.4亿度,这些默默无闻的“车辆大夫”,用他们的坚守与细致,守护着能源供应的“大动脉”,为节后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平稳运行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责编:伍镆
一审:伍镆
二审:蒋俊
三审:鲁红
来源:华声在线
![](https://img2.voc.com.cn/2021/07/xhn/copyinfo1x.png)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