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文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2-08 09:00:00
远树两行山倒影;
孤帆一片水横流。
此联由一代“谜圣”张起南所撰,收录在他所著的《橐园春灯话》之中。这副联还是一则谜语的谜面,谜底单打一个字,您猜得出是什么吗?
元宵将至月团圆,记者与谜语研究专家、长沙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党支部书记、副主席喻继贤一起赏析这副楹联,解读联谜的机锋。
联谜其妙
先论其联,次论其谜,喻继贤向记者娓娓道来。
从平仄韵律来看,此联对仗工整,平仄和谐。“远树”对“孤帆”,“两行”对“一片”,“山倒影”对“水横流”,名词对名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动词对动词,读来朗朗上口,音韵铿锵。其平仄分布遵循传统格律,使得整个联句节奏明快,富有音韵美,体现了楹联创作在形式上的严谨与精妙。
在写景状物方面,上联写远处的树木排列成两行,静静地倒映在水中,与山峦的倒影相互映衬;下联则描绘一叶孤舟在水面上飘荡,水流缓缓横过。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物的层次与立体感展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描绘出一幅宁静悠远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意境,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
重点是,这副对联还是一则构思精巧的灯谜,其谜底为“慧”字。
喻继贤为记者解联。
记者向喻继贤求教解谜的思维过程,从谜面看,“远树两行”象形为“丰”字的左右两竖,“山倒影”则是将“山”字上下颠倒,合起来宛如“彐”;“孤帆一片”象形为“心”字的卧钩,“水横流”象形为“心”字上面的三点,如此组合便成了“慧”字。
这种将自然景物巧妙地转化为文字部件的灯谜创作手法,充分展现了汉字的象形之美和文化内涵。同时,在解谜的过程中,读者也能更加深入地体会到楹联中所描绘的意境,二者相辅相成,增添了无尽的趣味与文化底蕴。
这副对联,无论是从文学价值,还是从灯谜文化的独特视角,都堪称佳作。
楹联灯谜并不罕见,喻继贤还向记者推介了两副灯谜楹联,其一为: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
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是短品,却是妙文。
这是清代才子纪晓岚的一条著名联谜。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那就是“青”。和狐狼猫狗仿佛,那就是“犭”。既非家畜,又非野兽,是对“猜”的补充说明。
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那就是“讠”。对东西南北模糊,那就是“迷”。“讠”加“迷”,即为“谜”。
上联加下联,谜底就是“猜谜”。
此外,湖南著名谜语专家敖耀寰先生也撰过一条联谜,联云:
封山育林树木岭,
刻舟求剑捞刀河。
喻继贤介绍,这副联有意思的地方是两个谜底都隐藏在谜面之中。上联,封山育林,树木葱茏,遍布山区,谜底就是“树木岭”;下联,刻舟求剑,在河里将刀剑捞上来,谜底就是“捞刀河”。
联谜其盛
解完联谜大意,喻继贤向记者介绍起楹联的作者张起南。以张起南为引,喻继贤向记者还原了晚清时楹联谜语在湖南兴盛的情景。
张起南画像。
张起南,字味鲈,号橐园,一生工诗、词、骈、散文,毕生嗜好谜学,制谜万则以上,被誉为一代“谜圣”。
1878年,张起南出生于福建永定。1894年,16岁的他在湖南长沙居住。1901年,23岁的张起南在辰州(怀化)矿局任监督,后在辰州任中学校长。1905年,其兄张超南到湖南衡阳当知县,他也离开辰州去衡阳。1911年,张超南曾到长沙,参与猜谜。之后,张起南辗转衡阳、北京等地,最后在衡阳定居。1924年,张超南病逝于衡阳。
在张起南短暂的46年人生中,有25年是在湖南度过的,足迹遍布湖南长沙、衡阳、怀化等地,可以说湖南是一代谜圣的第二故乡。
张起南所著的《橐园春灯话》。
张起南一生痴迷灯谜与楹联创作,他所著《橐园春灯话》更是灯谜界经典之作,为后世研究灯谜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见证了他在谜语文化艺术领域的卓越贡献。
湖南是楹联大省也是谜语大省。巧合的是,谜语的兴盛时期和楹联也是高度重叠,都是明清二代。论及其中的掌故,喻继贤如数家珍。
明清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得以发展,为文化繁荣提供了基础。特别是清代,湖南人才井喷,如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李寿蓉等,他们对楹联、灯谜的喜爱和推崇,带动了楹联、灯谜创作的风气。
众所周知,郭嵩焘能诗善文,著有《使西纪程》《养知书屋文集》等,而其日记则尤为著名。如果细读郭嵩焘的日记,我们还会获知郭氏还是一位诙谐风趣,喜好文字游戏的雅士。
郭嵩焘常和一班好友商谈灯谜和撰制诗钟酒令等文戏,其挚友李寿蓉就是位灯谜行家,席间经常将“佳者无数”的灯谜,给与同座猜玩,郭嵩焘勤笔登录,使我们今天还能一睹这些佳谜的迷人风采。
喻继贤介绍,由于时代的关系,这些灯谜的题材多为四书五经,好在时下国学已渐为人们所了解,就谜论谜,对爱谜者而言,仍不失有欣赏和借鉴的作用。
郭嵩焘日记里,被他称之为“集联酒令”的联句游戏“诗钟”,也十分有趣。这联句等与灯谜一样,都充满着文情谐趣。
记者手记
谜联可谓同源
朱玉文
灯谜和楹联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有很多共同点。
首先就是语言精炼。灯谜和楹联都要求语言简洁、精炼。灯谜需要用简短的文字描述谜底,在有限的谜面字数内传达足够的线索。楹联更是如此,它以最简洁的语句表达丰富的内涵。
灯谜和楹联两者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灯谜常常会用到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楹联则讲究平仄、对仗,用词优美。
灯谜和楹联都承载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灯谜的题材广泛,涉及历史故事、诗词歌赋、神话传说等诸多方面。楹联也是如此,它常常引用历史典故、儒家经典等内容。
如果看应用场景,也有很多重合。灯谜在节日期间(如元宵节)广泛流传,谜面的内容有时会与当时的社会风尚有关;而楹联在春节期间贴于门庭,内容往往包含人们对新年的期盼、祝福家庭美满、祈求国泰民安等价值观。
点评嘉宾:喻继贤
湖南警察学院党委办四级调研员。1988年9月起,师从我国著名灯谜艺术家敖耀寰先生,研习、传承灯谜36年。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长沙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党支部书记、副主席,是长沙市市级非遗“长沙谜语”代表性传承人。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出品
总策划/夏似飞
统筹/文凤雏 赵雨杉
执行/陈永刚 朱玉文 王华玉 朱晓华
撰文/朱玉文
摄影/傅聪
剪辑/戴钺
设计/袁向群
责编:沙兆华
一审:詹娉俏
二审:朱晓华
三审:文凤雏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https://img2.voc.com.cn/2021/07/xhn/copyinfo1x.png)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