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戏曲导演的“丑行”之路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2-08 20:38:12

文丨高世逢

在我编剧的四十多个地方戏曲作品中,有十多个作品是我自己导演的,如现代花鼓戏《黄桃书记》《送礼》《饭碗》《组织生活会》《热血》《警钟》祁剧《美丽乡村新行动》、荆河戏《一杯清茶》、音乐剧《马尾松》《红军谣》等。

由衷地说,编剧有编剧的苦恼,导演有导演的艰难。尤其是排自己编剧的作品,难度非同一般。用院团的话讲,编剧以导演身份排自己的作品容易上手,容易找到剧中人物定位,矛盾冲突、以及如何高效带给观众戏剧审美等,这种“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说法看似没毛病,从经济角度来说叫“弯道超车”,从舞台艺术规律来讲属“逆风飞扬”。因为两者同属一人,沟通起来比较和谐,无需担心这样或那样的分歧,但其中艰辛是一般常人难以理解的。

导演的中心任务是对剧本进行再度创造,作为剧本的解释者,需要通过对剧本的深入理解和艺术处理,将文字转化为舞台上的具体表演以及根据题材、风格和演出要求,制定创作方案,包括对剧本的合理性调整、演员选角、舞美设计、音乐编排等诸多方面。

如果把导演放在生、旦、净、末、丑行当里,我认为导演是典型的丑行,因为他是“跑满台”“打圆场”的人,既要出得厅堂,又要下得厨房,既要搭得高楼,又要建得平房。舞台上大小相关的知识都得了如指掌,不说驾轻就熟,游刃有余,至少要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同样一个剧本,有的导演排出来就非常精彩,有的导演排出来就枯燥乏味。用编剧的话讲,一出戏的好坏,戏曲结构非常重要,它要求编剧在舞台虚拟的时空内划分场次,安排情节,运用最佳叙述方式与艺术手段完成塑造人物形象的任务。结构由情节组成,情节由人物生发,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得通过人物行动来完成。

导演作为二度创作,在拔高剧本立意,力求巧妙严谨,前后呼应、情节连贯、指导表演、‌统筹舞美设计‌上和编剧不无区别,首先得有高度缜密的逻辑思维和对剧本,包括舞台在内的驾驭能力。因为看戏不像看小说,可以跳着看或改天看,戏曲要求每场戏,每个情节,甚至每段唱念都能牢牢抓住观众,所以,整体布局、作品风格、叙述方式、人物关系、中心事件、怎么开始?怎么结束?哪些地方需要浓墨重彩竭力渲染?哪些地方需要留白及怎么设置舞台悬念,如何将剧情推向高潮等,都要有令观众意想不到的巧妙安排。所谓“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导演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舞台调度的创新,更在于通过编剧的故事,打造出有血有肉有灵魂的艺术作品来唤起观众的共鸣,传递对社会的价值!

没有与生俱来的的导演,无论国家级导演还是地方级导演都有遭遇瓶颈或头疼的时候。有句话说得好,“成功的人之所以能成功,不是因为他们天生有多优秀,而是因为他们知道,如果想要成功,就势必要承受别人不能承受的压力。”为了不让艺术院团失望、为了演员能在舞台上精准定位,挥洒自如,为了作品能在舞台上有完美出色的表现,好几年来我都是捧着由浅入深的专业书籍,认真研究,仔细推敲,每排一出戏总是如履薄冰,案头做了又做。除此之外,就是观摩学习大导演的成功作品,了解他们处理手法,舞台铺排技巧等。

回首走过的导演之路,感觉自己很幸运。虽然过程磕磕碰碰,但一路有各艺术院团的兄弟姐妹帮扶抬爱,有自己“舍得死”“霸得蛮”“耐得烦”的信念,才成就了十多个人物性格鲜明、环环相扣、观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这些作品中有的获得了县市级一等奖、最佳剧目奖,有的获得了国家级剧目扶植、省文化和旅游项目扶植,有的还有幸参加了湖南省艺术节及湖南百团百角展演,有的还在湖南卫视全剧播放等。

单位同事问我,“作为导演,排戏有什么套路和绝招吗?”“哪有什么套路和绝招,无非是恪守戏曲之道,坚守艺术之本、以虚写实,以简写繁,满足剧本的时空转换,避免单一呈现,让故事与人物有其整体的独特个性而已。”

如花鼓戏《黄桃书记》舞台画面干净,连贯紧凑,从男主黄诗燕书记上场开始到离开,场景转换自如,整场戏下来一气呵成。尤其是群体演员合唱部分,如“三月春风吹,杨柳发了青,只见燕子归,不见亲人影,往事历历数,难忘书记情。”在时空交替中使观众意会到了一种诗意的大美空间。

在荆河戏《一杯清茶》中,从百姓带着各种礼品到蔡书记家贺喜开始到全剧结束,一杯清茶虽没出现在舞台上,却让观众感受到了书记的清廉,感受到了“一杯清茶”带来的美学的效应。

当然,有个理念很重要,那就是排出来的作品要经得起市场和观众的检验。像花鼓戏《黄桃书记》《送礼》荆河戏《一杯清茶》那样,一年演出近两百场,观众无不热情洋溢,拍手称赞。

导演是个烧脑的技术活,不仅需要扎实的基本功,还需有编剧的文学功底,把躺下的文字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使它立体呈现在舞台,让它神形兼备,栩栩如生地走进观众心目中。这不仅需要用心、用情,更需要有对戏曲的敬畏,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总之,恪守戏曲之道,坚守艺术之本,是每个导演必修的功课和坚持不懈追求!

责编:刘瀚潞

一审:刘瀚潞

二审:易禹琳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