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2-08 08:46:20
梁瑞郴
文学说到底是情感的表达。亲情、友情、爱情、乡情、国情……某个维度来说,真情是衡量文字价值的根本,若文章充斥的是虚情假意,则像烟花一样,灿若一时,永久消逝。
《碧湾之上》是作者黄义多年文稿的结集,集录了他童年时光、负笈洞庭、跋涉省城、打拼人生的多维世界。不说他写作的创新,仅在真情弥漫之中,你就可领略他精神世界的真性情。
有人认为,故乡、童年、亲友等,都是生活的一种重复,都是无谓的渲染。正是这种观点的大行其道,打压了这些文字的存在空间。读《碧湾之上》,我最喜爱的文字,便是一组写故乡、写童年、写亲人的文字。从爷爷奶奶到父母,从三姑四姨到曲里拐弯的亲戚,作者具有强烈的文字还原能力,在他笔下读者几乎可以听到人物的呼吸,触摸他们的毛发,感受他们内心的波澜。作者跨越凌空蹈虚的描写,写父亲义无反顾的选择,写母亲一以贯之的执念,写堂兄倾情一生的追求,写族人与命运抗争的血性。将碧湾之美、黄氏之荣,糅合其间,既有时代的特点,又时时闪耀家族的星光。表面看得来全不费工夫,实则匠心独运、苦心经营, 显示出作者较早便悟出“炼字”的炼金术。
我固执地认为,越是原始的、粗糙的、充满底色的东西,越是人间最稳定的东西。乡愁不仅仅是几座老房子的堆砌,更不仅仅是老物件的摆设。《碧湾之上》既有视觉之斑斓,又有嗅觉之杂陈,更有听觉之悦耳,但真正进入你心扉的,缠绵于你四周久久不散的,是一种坚韧不拔的味道。作者在描摹人、事、物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真情流露。使得故乡那个充满个性的乡村,具有了最稳定的底色、最原始的本真。
《碧湾之上》从文学出发,即便是短小的通讯,也写得情趣盎然,元气充沛。尤其是那些劳模式的人物,总写得富有血肉、充满情绪。从这个角度,我更赞赏文集的厚重。值得推崇的是,文集中有几篇是写作者对黄庭坚的专门研究。这不是家族名门的炫耀,而是近千年后,黄氏一位后生对祖先的崇拜。所谓慎终追远,寻找来路,这是中华民族最优良的传统。作者的这几篇文章,不仅具有史料价值,而且是对一个村庄精神探求的深入。
责编:刘瀚潞
一审:易禹琳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https://img2.voc.com.cn/2021/07/xhn/copyinfo1x.png)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