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8 14:34:47
本栏目系湖南法治报与湖南省公共管理研究基地、湖南省领导科学学会、湖南行政管理学会联合举办。
胡艺华 刘凤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神经末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才能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现代化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是系统工程,需要以政治强引领、自治强基础、德治强教化、法治强保障、智治强支撑,形成统筹推进、综合施策的整体工作格局。
以政治强引领,把稳基层治理之舵。基层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桥头堡,要服务好群众,就要用党政“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发挥党建带动作用。一是建强指挥部,推进区域化党建、网格化党建建设,让机关事业单位与基层党建及时联动,让党组织覆盖到基层各个领域。二是筑牢桥头堡。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选任敢于闯关夺隘、攻城拔寨的基层干部,带头攻坚克难、实干担当。三是锻造先锋队,不断丰富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相融的工作方式,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化解矛盾的润滑剂、密切联系群众的连心桥。不断引导党员干部在基层治理中树好风向标、把好方向盘、用好指挥棒,成为团结群众的主心骨,努力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凝聚人心、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以自治强基础,夯实基层治理之基。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基层治理不仅要靠党委领头羊,还要靠群众主力军。
要画好群众自治的同心圆,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和能力。一是要以阵地为“圆心”,加强基层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发挥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群众文化等委员会作用;二是要以制度为“半径”,选优配强“领头雁”,完善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推行多级网格化治理制度;三是要以服务能力为“圆周”,增强基层组织动员能力,把基层治理话语权交给群众,努力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评、民事民管,提升群众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不断扩大基层治理“朋友圈”,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以德治强教化,铸就基层治理之魂。德育是中华文化的生命禀赋,德治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道德教化在基层治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德治为先,树立道德风向标,涵养和善友爱的文明乡风。一是要厚植德治之风。挖掘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建立村史馆、乡贤馆,开展道德教育宣传活动,以文化人、以情动人、以德感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全面推行移风易俗,整治聚众赌博、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社会之风;开展弘扬孝老敬亲、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等道德讲堂。二是要选树道德榜样,开展“文明家庭”“公益之星”“美德标兵”评选活动,有效形成“弘扬最美、追求最美、争当最美”的社会主义新风尚。三是要构筑德治体系。打造榜样亭、道德文化长廊、道德宣传栏等道德宣传载体,成立村级“围炉夜话”“同心议事厅”等德治组织,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德治体系,不断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最大程度释放“德治”能量,助力基层治理提能增效。
以法治强保障,筑牢基层治理之本。法者,治之端也。法治是乡村治理的前提和保障。推进基层治理,必须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长期、利长远的保障性作用。一方面要加强法治宣传,利用山歌小品等文艺形式,将法治精神传达到社区、乡村、学校、企业等基层一线,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另一方面要配强法治队伍,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邀请能力强的律师担任法律顾问,选拔责任心强、口碑好的调解员充实调解员队伍,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普法宣讲、矛盾纠纷调处等“一站式”综合性法律服务。切实增强基层法治意识,壮大基层法律队伍,助推法治乡村建设。
以智治强支撑,插上基层治理之翼。科技赋能基层治理,实现智慧治理,实现基层的精细化服务,确保基层治理始终与时代发展和群众需要同频共振。一是要积极推进“互联网+”治理模式,推行“最多跑一次”“马上办、一次办”等改革,一键上传问题诉求,用“小程序”解决大事情,一键上传问题诉求,一键办理民生服务,形成以网站为基础,手机APP、微信、广播等平台互为补充的工作格局,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二是要加快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大力开展网络电信诈骗、禁毒、网络赌博、非法集资、养老诈骗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宣传活动,切实增强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减少群众财产损失。三是要加快推进“网格化”监管模式,充分运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建设网格化精细化治理数据平台,推行“数字化、一体化、网络化”的现代化乡村治理模式,实现网格内数据采集、数据分析、问题处理、风险防范等工作信息化,让基层治理更精准、更精细、更高效。提升基层治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努力实现从“问题不上交”到“少发生、不发生”的转变,为基层治理插上腾飞的翅膀。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基层是国家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加强基层治理非一羽之力、一足之功,只有充分发挥政治引领、自治强基、法制保障、道德教化、智治提效的作用,终日乾乾、久久为功,一张蓝图绘到底,咬定青山不放松,方能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构建和谐社会,助推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
(作者分别系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湖南农业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三级教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在站博士后;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李迅
一审:李迅
二审:陈佳婧
三审:周智颖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