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

李永军   新湘评论   2025-02-08 18:57:2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湖南始终高度重视就业工作,省委书记沈晓明专题调研就业工作并组织召开座谈会;省长毛伟明多次作出批示,并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深入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实施重点领域就业支持计划,大力支持返乡创业。

随着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及经济数字化转型的不断发展,就业工作面临全新挑战。必须深刻把握湖南经济发展贡献新担当,产业培育取得新进展,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民生福祉得到新提升的有利形势,全面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实现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

坚持发展产业与促进就业“两业并举”。要在依靠高质量发展促进就业上聚焦发力,在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的过程中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据有关部门统计,低空经济、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产业行业从业人员仍然存在较大缺口。因此,要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特点,不断加大对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为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可靠支撑。此外,随着社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部分技术含量不高的就业岗位日渐萎缩,对就业局势保持整体稳定产生一定影响。必须看到,近年来湖南就业弹性系数逐步下降,自2015年以来已连续为负值。因此,必须全面加强就业影响评估,推动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2024年9月,湖南启动实施就业政策一致性评价,对全省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制定的涉及就业的重大政策文件、建设的政府性投资重大项目和区域发展战略、产业发展规划等重大生产力布局开展评价,至年底已评估109个项目,根据评估结果对可能导致失业风险的提醒制定应急预案,对可能影响就业岗位的采取针对性措施。就业政策一致性评价实施以来,湖南财政、税收、投资、产业、就业政策联动更加紧密,有效推动了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

坚持扩大需求与优化供给“两端贯通”。随着湖南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的进程不断深入,劳动力市场“有活没人干”与“有人没活干”这一就业结构性矛盾愈发突出。一方面,先进制造业企业一线普工难招,技术工种与研发人员的求人倍率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另一方面,年龄偏大、学历较低、技能水平不高的劳动者就业压力增大、竞争更加激烈。因此,要聚焦湖南航空航天、北斗应用、磁浮智轨等优势产业发展需要,大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以组织实施“技能照亮前程”专项行动为抓手,重点突出农民工、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全面落实技能人才赋能提升计划,培养造就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从根源上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要全面推动产教融合,围绕湖南“4×4”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巩固工学一体化、校企合作、企业新型学徒制应用成果,推动专业与产业、学校与企业、培训与就业、教学与生产“四个对接”,切实做到车间进校园、基地入厂区,不断提升职业技能培训的实效性,努力形成产业发展带动人才培养、人才累积助力产业进步的良性互动。要大力发展技工教育,针对技能人才紧缺、培训质量不高等现实问题,由省内技师学院牵头,分行业或分区域组建技工教育联盟,对紧缺工种实施统一规范的技工教育培训以及统一标准的技能等级评价,以特色技工教育为抓手全面加强急需紧缺人才培养。

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两手用力”。劳动力是重要的社会资源,也是就业的主体。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必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成为就业提质扩容的过程。政府部门在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应积极做好引导、支持、保障工作。2024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明确了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24条举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促进重点群体就业。湖南先后出台支持大学生创业就业16条措施、保障重点企业用工9条措施、推动劳务协作发展7条措施、鼓励高层次人才服务企业10条措施等政策文件,确保利好政策直达经营主体;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有效为企业松绑减负、纾难解困;及时发放失业保险金、一次性扩岗补助、技能提升补贴,为重点群体再就业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强化创业培训、创业补贴、创业贷款、创业载体、创业活动“五创联动”,落实创业培训10.16万人次,将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合伙创业担保贷款最高额度分别提高至30万元、400万元,建立大学生创业项目库,推动设立规模超5亿元的全国第一支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2024年全省新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8.28亿元。

坚持平台管理与身边服务“两个助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智能化、线上化、自助化的服务手段正成为政府部门愈发重要的工作抓手,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同样离不开数据信息技术的助力与赋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抓好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实现就业。为进一步完善就业公共服务制度,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湖南全面建成公共就业服务“一库四平台”,即就业信息资源库、公共就业一体化平台、单位网厅、个人网厅及湘就业平台,可全面汇集政府部门、企业及劳动者的政策、招工、求职、失业、培训等就业信息资源。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系统可自动对劳动者进行人物画像和素质测评,及时为有需要的劳动者提供“311”就业服务,在岗位推荐上提高人岗匹配度,在职业培训上提高针对性适配性,在职业指导上帮助明确就业方向,公共就业服务精细化程度得到全面提升。考虑到劳动者家门口就业需求及特殊群体现实情况,湖南积极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将1519个社区(村)纳入年度充分就业社区(村)重点建设名单,在全省建设437家零工市场、人社驿站、就业微市场等基层服务网点,有效打通公共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有力促进劳动力资源在城乡、区域间合理流动,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系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

责编:王敦果

一审:王敦果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湘评论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