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年轻观众多了 外国游客来了——张家界阳戏与时俱进焕新彩@湖南日报要闻头条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2-10 07:03:19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田育才 通讯员 鲁絮

2月9日19时,在张家界市贺龙体育馆,张家界阳戏精彩开演。台上演员动作刚柔并济,声音时而激昂,时而婉转;台下人头攒动,时而欢笑,时而鼓掌。

“正月初十开演以来,几乎场场爆满。”张家界阳戏传习所所长欧辉平说,现在传习所每年演出都在200场以上,每逢节假日都是传习所最忙的时候。

张家界阳戏是当地老百姓最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其“金线吊葫芦”的特殊唱腔,被誉为“三湘一绝,五溪奇葩”。2011年,由永定区申报,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张家界阳戏《状元焚冠》剧照

“以前,我们节目演出,观众席上清一色中老年人,这两年,台下游客和年轻人明显多了。”欧辉平说,文旅流量与戏剧声量正在实现“双向奔赴”。

“00后”宋佳爱是张家界阳戏传习所的一名阳戏演员,入职以来演出已超过100场。去年,在第八届湖南艺术节上,作为阳戏《状元焚冠》男主角,他获得了“田汉表演奖”。“成功没有捷径可以走,一招一式都是练出来的。”在宋佳爱看来,台上演员既是艺术的展现者,也是价值观的传递者。

阳戏《何文秀》现场

这个春节,宋佳爱不仅在舞台上奔忙,还活跃在网络平台上,用直播和短视频传播张家界阳戏。他的直播间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的关注。一次直播一个多小时,一场直播最高峰时有1000多名观众同时在线。

演员在后台备妆

随着张家界阳戏越来越受关注,传承者们开始思考,如何让阳戏的发展更上一层楼。“阳戏要发展,与时俱进很重要。”欧辉平告诉记者,要让大众接受,关键要让年轻人接受和喜爱。一方面注重年轻人才培养,让阳戏表演后继有人;另一方面在内容上进行创新,创作出紧贴时代的新剧目,让阳戏焕发出新活力。

近年来,永定区专门设立阳戏传习所,培养新一代阳戏演员,在张家界旅游学校开设阳戏艺术中专班,培植更多“苗子”。并推出了阳戏进景区、进乡村、进学校等活动,多所中小学开设了张家界阳戏的兴趣班。如今,张家界阳戏传习所已有30多名年轻人。

群众观看阳戏表演

在手把手教学时,欧辉平会告诉这些年轻演员,传承是第一课,要从“唱念做打”“四功五法”等基本功开始,才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阳戏演员。

“90后”的石雪芳已是新生代里的“老演员”,主演过多部阳戏经典剧目,例如《姊妹易嫁》中的张素梅,《状元焚冠》中的公主,年均演出200多场。尽管每天都很忙碌,但是一站上舞台,她就立刻有了一种激情和信念,“要把最好的一面呈现给观众”。

演员郭棋正在后台练唱

采访中,几名演员不约而同表示,“年轻观众多了”“外国游客来了”是这两年的新趋势。一方面,张家界阳戏进校园、进景区和非遗保护宣传等活动让更多人走近阳戏,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张家界境外游的火爆,吸引更多境外游客了解张家界阳戏、土家茅古斯、大庸武术等非遗。

“我们在传承创新阳戏,阳戏也在不断地塑造我们。”欧辉平说,在这方小小戏台上,青年一代与传统戏剧相互碰撞、相互成就。

(刊载于《湖南日报》2025年2月10日04版)

责编:徐凯琦

一审:胡泽汇

二审:唐能

三审:文凤雏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