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副刊·潮头|唤醒春天的神曲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2-10 08:51:36


文|孙文辉 浩歌

乐舞,是上古时代的中国戏剧,有过无比的辉煌:黄帝时期的《云门大卷》、唐尧时期的《大咸》(也称《大章》)、虞舜时期的《大韶》、夏禹时期的《大夏》、商汤时期的《大濩》以及周武王时期的《大武》。然而到了东周时代,礼崩乐坏,乐舞的辉煌也随着西周的分崩离析开始消散。

就在此时,一班楚人出现了,担当起了戏剧艺术发展的历史使命。“楚之声”成为中流砥柱、力挽狂澜。它,得益于楚南民间乐舞的养育。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引用东汉王逸指出:周礼既废,巫风大兴;楚越之间,其风尤盛。王逸《楚辞章句》谓:“楚国南部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俚,因为作《九歌》之曲。”楚人在汉代独领风骚,留下了不少动人心魄的歌唱,今人张啸虎在《楚风补校注·前言》中说:从“楚歌”的盛行到“楚辞体”的形成,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所谓“楚辞体”的诗歌,既能低吟曼唱,也可引吭高歌;既宜于长篇咏叙,也长于短章抒情;尤适宜于发抒深沉激昂的感情。从战国到秦汉,许多动人心弦的慷慨悲歌,几乎都是用“楚辞体”。像项羽的《垓下歌》,刘邦的《大风歌》,以及汉武帝刘彻的《秋风辞》与《瓠子歌》,以至乌孙公主的《悲愁歌》,李陵赠苏武的《别歌》等等,都是“楚声”的流风余韵。

到今天,在古老的瑶族山歌中,楚越之间的“民间楚声”依然有余音袅袅。

呜哇山歌表演。 通讯员 摄

在湖南雪峰山北脉,有一段罗子山脉,长约12.5公里,共有90峰,主峰海拔1378.7米,在辰溪县东南100公里,为辰溪县最高峰。

2014年6月5日,我受邀担任辰溪县第二届“茶山号子”赛歌会的评委,听到了一种古老的瑶族山歌——“茶山号子”。

茶山号子的赛歌场,在罗子山瑶族乡的黄家冲茶山岭的山顶上。山顶有一块很大的平地,这里既是罗子山瑶族乡乡政府所在地,又有一所学校在岭一方,这里更是七姓瑶胞传统的活动场地。一幢采用椿、枫、槲、槭、杉、松、梓七种木材,加上花岗岩、玉竹石修建的14角32柱、新建的、集亭台楼阁为一体的四层全木结构的瑶族文化楼,也在这个山岭上。由此可见茶山岭在罗子山系的重要地位。辰溪县文化馆馆长杨军告诉我:这是七姓瑶人演唱“号子”的传统场地。我心中一惊:这地方叫做茶山岭,仔细一打听,原来茶山号子的命名,与挖茶山的生产劳动无关,却与传统的演唱场地有关。

这里,是“辰溪七姓瑶”世世代代祭祀盘王的地方。

罗子山、茶岭,这地名让我联想到了郴州资兴市的罗仙岭,在罗仙岭至今还有一座盘王古庙,古庙坐落的地方也叫茶岭。后来,由于开矿导致山体缺水,资兴茶岭的瑶人已集体搬迁至资兴市唐洞街道茶坪村。如今,茶坪村的瑶人举行盘王节,还是要到故乡茶岭的古庙来。

罗子山、茶岭,在雪峰山区,从前称罗子山的还有几处,都是瑶人聚居地。这中间有一种什么样的神秘联系呢?与消失的“罗子国”是不是有关?有待破解。

更重要的还是这里保存的“茶山号子”。茶山号子,历史上没有文字记载。1986年,当地的民间音乐工作者在辰溪黄溪口采录到一首《锣鼓喧天请神灵》,在唱此歌之前,主持祭祀的人有一段“开鼓”之时的道白:“此鼓不是平凡鼓,鲁班执起闹阳春之鼓……打起此鼓,天无禁忌,地无禁忌,年无禁忌、月无禁忌,日无禁忌,时无禁忌。打起此鼓,百无禁忌。”此鼓,就是“闹阳春之鼓”!

在深入的田野调查中,我们在众多最为原初的民间演唱中,看到了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

1.它只在瑶人之间传唱,是一个民族共同的歌声。

2.它是祭祀时的一种“歌唱”。

3.瑶人不说“唱号子”,而是说“喊号子”或“打号子”。

4.这个“号子”不是统一劳动节奏的号子,而是呼号之“号”,即拖长声音大声叫唤。

5.打号子的时间并不长,没有歌词,或歌词并不重要,主要是:用高腔、打哇哇。是一种情感的呐喊。

6.祭祀时的演唱,有锣鼓相伴。

辰溪罗子山瑶族乡生活着“蒲、刘、丁、沈、石、陈、梁”七姓瑶民,这里地处偏壤,环山而居,自成一统,繁衍生息。由于特殊的高山地理和对太阳、对春天的崇拜,保存了瑶族古老的民族习俗和文化。

如今,辰溪瑶人的迎春祭祀仪式已经消失,但临武县界头村的“闹春鼓”保存了完整的习俗:在农历立春日晚,族人聚集祠堂祭祖“开春鼓”,他们在祠堂中唱花鼓,祭春鼓,点香火龙;然后巡游村庄,至村西边大田中“闹鼓惊春”,惊醒土地公公;绕村巡游至午夜时,上东方称龙山燃“燔柴”祭天,唱山歌,唤醒太阳神;家家户户传春鼓;到北面小河,烧草龙,带走村中邪气。——他们在东山上唱的山歌,就是唤醒太阳的号子“哇哇腔”。

与茶山号子一脉相承的,还有隆回的花瑶呜哇山歌,新化、安化的梅山高腔山歌和桃江的胡呐喊。这些高腔山歌都遗存在湘中古梅山地区,都是瑶族祭祀文化留下的印迹。

这种句式自由、直陈其事、含蓄蕴藉、格调深婉的唤醒太阳、呼唤春天的高山山歌,亦是楚调高腔之源。

责编:邓正可

一审:廖慧文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