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2-10 11:36:48
然玉
春节假期结束,离新学期还有一段时间,上海有中小学教师已开始筹划家访。但是,多位班主任表示,部分家长和同学以各种理由不让老师上门。网友对此几乎“一边倒”,认为入户家访已是“过去式教育”。但也有教师认为家访是了解学生家庭环境、倾听家长心声的最佳方式,是学校教育的必要延伸,前提是充分尊重家长意愿。
事实上,关于家访的讨论,舆论场内的确呈现出了显著变化。日前浙江有家长在网上发起“是否喜欢教师入户家访”的调查,仅三天就有6200多位网友参与,5300多位投了“不喜欢”,占比高达85.5%,只有800多位网友投了“喜欢”。在很多学生和家长眼里,“家”自带私密性和边界感,“强调隐私保护”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将家访老师拒之门外的重要力量。
老师要来家访,很多家长都表示“不方便”。这种“不方便”,有些是推托之词,有些确实是有难言之隐。比如说,一些家庭空间局促、条件简陋,不愿被老师看到、进而产生什么想法;还有些家长更是心事重重、战战兢兢,纠结于老师家访如何才能接待周到,凡此种种,也是劳心伤神得很——与其“自找麻烦”,索性不如一拒了之。事实上,正是看到了家长们的抵触情绪,很多学校都放宽了对家访的硬性要求,也算是顺势而为。
即便如此,家长对于家校共育还是要大力支持、积极配合,否则很多工作必然行不通、做不好。家校双方对学生日常状态保持必要关注、及时进行沟通,“有事说事”“无事不扰”,或许是让彼此舒适的相处方式。
(作者系华西都市报评论员)
责编:周泽中
一审:周泽中
二审:尹虹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