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0 16:43:34
湖南法治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何训 王楠清
这是一组令人振奋的数字——
全县2024年信访总量同比下降36.15%,进京访全市最少,12345受理量同比下降4.67%,新收民事案件量同比下降0.64%,治安类有效警情同比下降43.19%,命案发案同比下降66.7%……
回首过去的一年,长沙县委政法委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人民则是阅卷人——
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测评由全市第二上升至全市第一……
何以如此?答曰:三个步骤破译基层“善治密码”。
深化认识
树立可防可治的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这一理念尤为关键。
长沙县委、县政府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置于工作布局的重要位置,始终给予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过去一年,县委常委会会议8次聚焦社会治理与信访维稳工作,县委主要领导更是对社会治理工作作出67次专题批示,多次专题调研政法工作、社会工作部工作以及公安工作,反复强调要树立可防可治的基层治理理念,并且每月都会抽出周末时间下沉到镇(街道)开展接访工作,亲力亲为处理突出信访问题,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
县委政法委积极响应县委的决策部署,创新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组织县委社工部、县委政法委、县信访局等部门的班子成员齐聚一堂,共同学习交流,认真传达学习上级关于基层治理的相关指示精神。在交流中,大家深入探讨基层治理的底层逻辑。
为了进一步拓宽视野,提升治理水平,县委政法委积极组织干部前往杭州、上海等在基层治理方面成果显著的地区进行考察培训,学习当地在基层治理领域的优秀做法和先进经验。
县委政法委还开展了全县政法系统政治轮训班,邀请知名专家教授前来授课。专家们围绕基层治理、矛盾调解以及信访维稳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深入浅出的授课讲解,让政法系统的工作人员从中受益匪浅,进一步提升了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此外,县委政法委组织开展了信访法治化、无理信访治理等课题研究,通过深入研究分析,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路径,切实提升基层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搭建平台
构建可防可治的模式
宽敞明亮的大厅、规范统一的窗口、热情周到的服务……在长沙县综治中心群众接待大厅,老百姓们办事井然有序。
夯实“小平安”,汇聚“大平安”。长沙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构建立体化治理模式,让矛盾纠纷化解有了坚实的阵地依托。
“我们在全省率先建成规范化县级综治中心,并坚持纵向到底完成县镇村三级治理平台建设,坚持横线到边建成领域性治理平台;在线上建成数据融合体系,构建起“线上+线下”的立体化社会治理模式,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长沙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伍玉联介绍。
县级综治中心构建“1+1+4+N”模式(一套“一网统管”平台、一个群众接待大厅、4个服务功能区、N个个性化工作室),入驻20余个职能部门,60余人常驻办公,导入信访接待、矛盾调解、法律服务、心理服务等窗口,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
18个镇级综治中心充分发挥承上启下、协调左右的功能,其中星沙街道创新构建“综治中心+三所一庭”新模式,综治中心与派出所合署办公,同步值班,由派出所提供非警务类警情数据资源,综治中心提供专业调解力量,快速受理、化解矛盾纠纷。
225个村(社区)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村民服务中心、文明实践站等场所及物业议事会、邻里议事会、屋场夜谈会等机制做实了村(社区)一级的社会治理工作,充分发挥好村一级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沿阵地作用。
同时,长沙县进一步优化了交通、劳资、物业、婚姻等九大领域的矛调中心实体化运行,建立“互联网+调解”机制,聘用特邀调解员216名,特邀调解组织45家,着力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减少诉讼增量。在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等企业成立了“法治护企工作站”,整合政法力量,打造企业家门口的“政法超市”。工作站成立以来,成功调处涉工程机械纠纷211件,涉案标的1.62亿余元,平均调解时间仅30天。
在县综治中心五楼指挥中心大屏上,9万余条民意数据正可视化展示,在县委政法委的统筹下,12345政务服务热线、网上群众工作部、县公安局(110警情)、县信访局(网上信访)等部门数据资源已实现在保密前提下的充分共享,全面打通过去的数据壁垒。
在数据融合基础上,长沙县建立数据分析大模型,健全民意数据资源共享机制,通过关联分析、交叉分析等方法实现矛盾纠纷、投诉建议等治理数据的深度融合分析和恶意投诉、恶意报警等异常数据的识别分析,用以针对性治理。2024年平台共分析出在长沙县活跃的职业索赔人29人(2024年在全国投诉共24228次,在长沙县投诉801次)和重复报警人员19名(共报警1805次),公安机关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对这些职业索赔人进行警示约谈,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不仅如此,长沙县还依托“在星沙”APP,整合利用APP中的移动OA办公、任务督查督办等功能模块,实现治理数据的快速传递和转交,优化数据使用流程。普通数据按照各部门现有流程办理,多频数据、多渠道重复数据由平台分析识别后交办,重点数据则报请领导督办,确保数据处理高效有序。
理顺机制
实现可防可治的效果
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是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的重要内容。为此,长沙县以综治中心为主阵地,积极探索创新,在不断深化矛盾纠纷调解中,分级分类完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
构建普通纠纷快速处理“快车道”。针对常规性纠纷,综治中心与司法所依照日常工作机制迅速行动,及时调处纠纷。对于110警情,镇(街道)派出所精准分流处理,警务类警情按公安部门既定流程办理,非警务类警情由综治中心统一调度相关单位,推动就地化解。这一机制的有效实施,使2024年全县由矛盾纠纷引发的重复警情较2023年同比下降4.6%,大幅提高了纠纷处理效率,减轻了基层警务负担。
面对重点疑难复杂纠纷,综治中心充分发挥“三所一庭”联动机制的作用,打造重点纠纷联调联处“攻坚队”,群策群力化解矛盾。
2024年10月18日,彭某某在黄兴镇的一处苗木场内装卸苗木时,不幸被车上滚落的桂花树压伤致死。事发后,家属以安全生产等问题为由,要求工亡赔偿200万元。属地镇政府迅速行动,组织多方进行了四次协调,但均未达成一致意见。10月24日,由于问题迟迟未能得到解决,家属20余人情绪激动,赴县、省政府上访,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黄兴镇综治中心立即将这一紧急情况上报至县综治中心,请求进行调解处置。
县综治中心接到上报后,迅速启动红色预警机制,将事件交办至进驻单位县联调委。联调委调解专家胡槐反应迅速,第一时间组织法院、公安局、信访局等进驻部门,以及属地和其他有关部门会商,明确调解方向,及时安抚家属情绪,避免群体信访事件再次发生。之后,县综治中心先后3次组织多方协调,坚持尊重事实和法律的原则,最终达成赔偿家属14.2万元的调解结果。家属签订调解协议,并承诺余下问题通过民事诉讼依法依规解决。
为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沟通协调,县综治中心还通过成立临时党支部,建立了由政法委主要领导召集、各相关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机制。截至2024年底,已成功召开23次联席会议,在化解劳资纠纷、风险楼盘等棘手问题上发挥了关键作用,成功为农民工追发工资3000余万元,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
而面对县域内突出的领域性、群体性纠纷,则建立精准指导“智囊团”。由政法委牵头组织属地镇(街道)和相关县直部门,深入开展研究分析工作,依据矛盾纠纷的样态特征提供精准指导。今年以来,已多次对多个重点领域及重点镇(街道)进行指导,成功实现了对重点群体的有效稳控,还推动了停工长达13年的住宅项目复工复产,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矛盾纠纷无小事,桩桩件件系民生。接下来,长沙县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朝着“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目标持续迈进,让基层治理的“安全指数”和辖区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组稿:樊芳
责编:曾雨田
一审:曾雨田
二审:罗霞
三审:戴志杰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