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护理员用爱相伴,为阿尔茨海默病老人点亮记忆灯塔

田甜   三湘都市报   2025-02-10 18:31:08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 (全媒体记者 田甜 通讯员 严茗钰)

在长沙阿默认知症照护中心,一声声“宝宝”编织成独特的晨曲,“00后”护理员田丹每天重复这个称呼数百次,像对待幼童般照料着30多位平均年龄83岁的“老顽童”。3年前那个躲在值班室抹泪的职场新人,如今已成为老人们的“记忆灯塔”,用青春守护着暮年星空。

记忆迷宫里的金鱼游戏

2月10日,清晨7时,随着老人们晨起,中心活动室热闹起来。田丹蹲下身与轮椅上的林奶奶平视,“宝宝,今天的彩虹糖该到肚子里旅行啦。”悄悄将药片藏在老人最爱的糖果中,这个游戏已持续428天。

2022年从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毕业时,田丹没想到课本上的“怀旧疗法”会演变成如此生动的日常。她随身携带的护理包里,除了血压计和记录本,还有玻璃弹珠、铁皮青蛙——这些跨越半个世纪的老物件,是打开老人们记忆之门的钥匙。

“他们像被困在时间琥珀里的金鱼,我需要不断游进他们的记忆水域。”田丹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当偏执型认知障碍的周爷爷第37次问“我女儿毕业了吗”,她翻出泛黄的毕业合照,“您看,小芳今天刚给我发来孙子的满月照”。

护理站的值班表上,田丹用不同颜色标记着每位老人的“记忆密码”——粉色代表喜欢肢体接触,绿色意味着音乐疗法有效,黄色提醒着可能出现的日落综合征,这些色彩是她用1265个日夜破译的“记忆基因图谱”。

面对躁狂发作撕毁床单的吴奶奶,田丹发现老人无意识重复着针线动作,连夜缝制出带有栀子花香的安抚巾,这是老人逝去丈夫最爱的味道。当吴奶奶第9次扯开自己的衣领时,一块绣着并蒂莲的小帕子成功让她安静下来,手指开始规律地摩挲着上面的花纹。

“认知症不是记忆删除键,而是错乱的拼图。”田丹的手机相册里存着273段家属提供的家庭影像,她把这些碎片剪辑成“记忆”,在午后播放时,总能看见老人们眼中闪烁的星芒。

双向奔赴的时光契约

在员工休息室的留言墙上,贴着田丹3年前的辞职信,有些破旧的纸张上,泪痕清晰可见。那时的她无法理解为什么精心准备的辅食会被老人打翻,为什么刚建立的信任会在晨昏颠倒中瓦解。

转折发生在某个雨夜,失禁的王奶奶死死攥住田丹的工牌呢喃着“囡囡别走”,那一刻她读懂了超越语言的依赖。

现在,田丹的护理日志里写满温暖的“意外”,总把药片藏在假牙里的陈爷爷会偷偷给她留一颗酥糖,重度失语的李婆婆学会用亲吻表达谢意与亲近。最让她动容的是,当被问及“最珍贵的东西”,多位老人会把颤巍巍的手指向她。

“我们都在进行一场倒计时的陪伴。”田丹抚摸着老人送的千纸鹤项链,“就像海边拾贝的孩子,要珍惜每个浪涌。”这个24岁的姑娘带着6人护理团队,开发“感官花园”“记忆存钱罐”等创新疗法,让30多名老人及其家庭在记忆迷雾中看见微光。

暮色将至,田丹结束第823次巡房。走廊尽头,94岁的抗战老兵对着她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这是老人近半年来难得的清醒时刻。因为疲惫微微驼背的田丹立即挺直脊梁回礼,两个身影,在记忆的裂缝中温暖相望。

责编:田甜

一审:田甜

二审:黄娟

三审:丁兴威

来源:三湘都市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