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报 2025-02-11 09:12:30
下午5点半,工人五食堂逐渐热闹起来,前来就餐的居民排起了长队。
工人五食堂是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冶金街道的长者餐厅。去年5月初开业以来,这幢红色外墙、绿色门窗、屋檐下镶嵌六颗红五星的长者餐厅,凭借舒适的环境、丰富的菜肴、细心的服务,成了冶金街道辖区内人流最活跃、人气最旺的地方。
说起工人五食堂的由来,74岁的衡阳有色冶金机械总厂(以下简称衡冶)退休职工李告元对记者说,20世纪70年代初,这里共有4个食堂,后因企业改制而关停。这几年,很多老年人由于年纪大、独居等多种原因,对家门口养老、家门口助餐需求越来越大。大家就想着这一片能不能办个老年食堂,既能延续老记忆,还能解决老年人买菜做饭难的问题。
老人们朴素的愿望得到了冶金街道、珠晖区民政局的回应。经过多方协调,食堂开办点选在人流相对集中、交通相对便利、适合开放经营的一处国有资产。同时,引进优质市场主体,结合老人们的建议,按当年老厂房风貌改造,嵌入怀旧元素,传承衡冶历史,让这里成为老年人社交的一个重要平台。
在食堂门口,记者遇到前来用餐的左学余老人。“我即将满90岁,在衡冶工作了一辈子,在厂区生活了70年。”老人介绍,食堂开业后,他看到一批低龄老人穿着“红马甲”,为大家忙前忙后,引导落座,还送上汤汤水水,可谓是老年食堂老人办、味美健康人气旺。
据冶金街道办事处主任胡红亮介绍,在讨论如何办好工人五食堂的过程中,街道采取主动报名、居民推荐等方式,专门从300余名“里巷管家”中选配出21名国企老党员(干部),组成食堂协调、监督组,对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监管制度落实开展常态化监督,全过程、全链条协助食堂开展志愿服务、监督管理。
工人五食堂发起人、食堂协调小组组长,82岁的胡耀法告诉记者:“办老年食堂,不是炒几个菜那么简单,好口味来自不断听取老年人意见并加以调整。这方面,社区、街道、区民政局多次参与,直接就和老人坐到一起吃饭、收集建议。”
72岁的老党员谷正阳是监督小组成员。他说,无论是食材进料、食品留样,还是成本核算、食堂卫生,都是监督小组的监督范围。大家一起努力,让老人们吃得放心安心,一起把老年生活过得更好。这是最有意义、最开心的事。
一份豆腐烧肉、一份香芋排骨、一份手撕包菜,费用10元,组成了刘爷爷的晚餐。老人告诉记者,老伴去世后他一个人独居,一顿饭做下来,不仅耗时费力,而且人也累。我虽然搬到了3公里外苗圃街道光明里社区居住,但得知“老家”办起了老年食堂,可以提供聚会的空间,几乎天天过来吃饭,和老同事叙旧。(王铭)
责编:杨鸿雁
一审:潘文秀
二审:詹娉俏
三审:熊佳斌
来源:中国社会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