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志平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2-12 12:06:55
文/骆志平
唐人的窑火,牵着一百多首唐诗的“弃儿”,走走停停,徘徊在全唐诗门庭之外。老窑工用泥釉挥就的心语,没留名姓,韵脚轻松。
然而,放在铜官窑族谱上,憨情野趣,其乐融融。那份温暖,有如浮在江面的航灯,一路延伸,点亮了“海丝”路上的牵念。
1100多年了,76条古龙窑,心存忐忑,生怕一不小心,化作了尘泥。不过,十里陶城,春风鼓荡,不仅窑温未褪,石渚码头的榫卯,还越拓越精神。
唐诗的“弃儿”,从泥土中爬起来,拍拍身上的泥土,迈入了唐诗的殿堂。只有那条远行的“黑石号”,带着月光的思念,酣沉于印尼水域中,时而盼回家,时而想远行。
是谁,用江岸的柴火,点燃了最早的窑膛,让china的眉宇上,多出了一抹“长沙彩”。又是谁,将第一条江船,泊在石渚湖,垒石成路,砌屋延街,在湘江的臂弯,搭起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第一个码头。
不然,石渚湖这样的小水湾,顶多跟随四季的脚步,潮起潮落,岂会知道“海上丝绸之路”在何方。从码头装窑运货的那天起,扬帆起航的江船,沿着宁波、扬州的方向,掀风起浪,越走越远,好像异域的胡人,才是窑火牵念的至交。
江风带着唐人嘱托,寻找唐诗的“弃儿”,有人在唐窑坡前,抹了抹额上的釉泥,翻了翻先人的口袋,发现里面留有太多唐人的痴念。一个江岸码头,撑起了唐人内心的烈焰,噼里啪啦的柴火,烧红过半边天。
那些手持刀叉的西域来客,坐在龙窑脊背上,吹着江风,喝着米酒。时间久了,又学着握起了毛笔,写写画画,居然烧制出了几把想要的执壶。扭捏的笔触,不敢奢奔,游走于胡人的花草中,却惊起了石渚湖上的水鸟。
东汉的张仲景,把脉古潭州,那时的窑温太低,还烧不出多彩的釉色。然而,煲汤熬药的陶罐并不少,早在新石器时代,就走入了平常百姓家。
老郎中坐堂把诊,开出的单方不一样,心心念念的都是江岸的疾苦。有时,贴着唐诗“弃儿”的面颊,嘘寒问暖。有时,勒住受过风寒的江舟,止咳平喘。有时,捧起草丛中的萤火,悬灯夜读。
国风入座,元气回流,经络通畅了,瘀滞自然消失。十里陶城,昂首挺胸,远方的呼唤,越来越清晰,铜官窑挽着国风的臂膀,走进了又一个春天。
沿着月光的感怀,石渚湖摇身蝶变,成为了国风鼓壮的乐园。但黑石号扬帆远航的码头未改。李群玉那首“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的窑堂绝唱,除了飘荡在唐窑坡的眉宇上,也刻入了国风乐园的最里层。
五代时,石渚草市,连同这里的码头,一同毁损于战火。七十年前,围湖造田,才有了现在的江堤。几经辗转,老龙窑醒了,“黑石号”的记忆浮上了江洲。远逝的江风回来了,回到了“海丝”路上最早的码头,回到了铜官窑昔日的怀抱。
还记得那位打着赤膊的老窑工么?喝过半斤烈酒,在陶壶上写下一首“君生我未生,我生君亦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的诗篇,便越过国风门槛,用炽烈的柴火烧出了心中的“女儿红”,而那位殉情于窑火的小女子,也化身于铜红彩釉中,成为了“海丝”路上最美的新娘。
有人说,黑石号触礁的那一刻,石渚湖的月光消失在云霄,江风吹灭了窑火。从此,窑膛落寞,窑岸迷茫,远去的江船,多出了一份幽深的牵念和守望。
还好,石渚遗梦,巧遇国风之士。匠心云集,唐人的榫卯,承梁托柱,一层又一层,往外延展,架起了大唐的雄姿。国风来兮!窑火旺兮!“海丝”的彩羽,又披上了十里陶城的双肩。
几个窑工的后裔,站在舜子街前高喊:“快来看,黑石号回家咯!”那份开心,好像春风收到了杨柳吐芽的喜讯。从江滩的最底层,翻拾出几片遗落的“长沙彩”,用唐人的衣袖擦一擦,胡人的发髯还在,卷着的波斯纹,带着椰枣的风情,浮现于江心。
隐约归来的岁月,赶快穿上窑工的衣裳吧,窑膛中的焰火,摇动起了檐角的风铃,正将鎏金古拙的笑容,矗立成江岸的烟囱。那些端着豆子芝麻茶的远方来客,不要心急,窑火煨出的滚烫,远比江风来得猛。
“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讲起“瓷别千年,窑望铜官”的往事,老码头上的柴火依然呛鼻,搂着春风的杨柳,细雨缠身,黄莺未开口,幸福的泪花已落桃红中。
用唐人的水袖打扮宋人的婉约,用宋人的婉约擦亮明清的眼眸。叱咤江湖,掰得赢手腕,才是仗剑天涯的高手。铜官窑不露声色,独执天下第一把彩壶,溯源归宗,坐的就是第一把交椅。
该留存的容颜,还是那么的眼熟。诗文壶、模印贴花壶、青釉褐绿飞凤纹壶、青釉褐蓝连珠纹大罐、白釉绿彩写意纹壶、青釉褐绿云纹碗等。每一件晾出的“长沙彩”,都带有唐人留下的胎记。
唐人的手帕,擦不干窑工身上的泥汗。唯有国风归兮,轻摇桨橹,才能点燃江岸的窑火。看!四面的唐檐,披上了彩脊,走进舜子街,心思未动,绣球就抛进了怀抱中,若不是旁人扯扯袖,还真以为绣阁之中藏娇容。
绸庄的彩匹,摆到了阶檐上,隔壁就是藏春楼,披身锦衫去串门,才知石渚湖畔春水深。舞龙狮的、玩杂耍的、踩刀锋的、玩陶玩瓷的,贴着古人的吆喝挤过来,稍不小心,就踩到了脚后跟。
坐在湖岸茶楼上,观景聊天,铁花如雨,打得寒冷的江风脱衣裳;烟花一路上蹿,冷不丁“砰砰”几声,吓得星星落入湖水中;扬情的水秀,直起身子,晃到了月亮的跟前,耸肩甩臂,好像跳起了贴面的锅庄。
最炫的当属那些无人机,国风布阵,智能演绎,带着开门纳福的喜悦,星星点点,化作吉瑞祥和的盛景,把普天同庆的热烈置入到了烟花绚丽的天空。
宫廷的眉宇,非遗的巧作,民俗的情理,古人的风骨。十七面国风招展的旌旗,穿插在楼台亭阁中,还有那么多的博物馆,3D演院来捧场,石渚湖的窑火,蹿入了国风中,在听雨轩围炉煮酒,几只小燕子,悄悄飞过来,嘴里衔着一个最小的春天。
唐诗作韵脚,宋词填新阙,万千对仗立窑岭,这就是国风乐园的阵仗。今夜元宵,窑火微曛游人醉,半是潮红翻涌,半是春酒暖怀。倘若李群玉再次划桨来铜官,准会细踏窑膛春色,续写《石渚》弦歌。
责编:肖霄
一审:封豪
二审:王文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