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镇东 湖南日报 2025-02-13 21:27:45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镇东
新学期的序幕已经拉开,湖南中小学生们纷纷带着寒假作业重返校园。有老师惊讶地发现,今年的作业竟有了DeepSeek的痕迹,孩子将其视作赶作业“神器”。
近日,与之相关的话题频频登上各平台热榜,引发热议。不少家长对此表达了深深的忧虑,担心AI技术的过度依赖会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带来不利影响。针对这一现象,记者进行了采访。
现状: DeepSeek“代写”作业并不少见
“春节拜年时,亲戚家孩子都在谈论最近大火的DeepSeek。”在长沙某中学就读的高二学生刘昊表示,同学间流行用AI三步法应对作业:拍照识别题目、生成解题思路、个性化润色文字。初三学生王雨欣坦言:“物理电路图设计作业,AI能提供三种可行方案,比翻教辅书有效率。”
“我家正在读小学六年级的儿子刷手机学会了DeepSeek,还派上了用场,太让人惊讶了。”家长杨女士告诉记者,老师要求每周写一篇读后感,儿子把书名和需求发给AI,很快就生成了一篇作文,他直接抄写下来。杨女士表示,除了作文,儿子还会用AI解答数学难题。
同样,初中生家长李先生也发现,孩子会将做不出的数学题交给DeepSeek等AI软件解答。“AI大多时候给出的答案不仅准确,还附带了详细的解题步骤。”李先生担忧地说,如果孩子过度依赖AI,可能会导致思维能力退化。
当前,AI技术已深入众多领域,为人们生活、工作提供了助力。但对于正处于知识吸收与性格形成关键时期的孩子而言,依赖AI写作业显然弊大于利。毕竟,学会如何“思考”的过程,比单纯获取“答案”更重要。
测试:DeepSeek写作业也有漏洞
DeepSeek写作业真的有那么厉害吗?
记者测试发现,在输入“初一学生寒假作业语文作文,围绕‘新’‘旧’二字写记叙文”这一指令时,DeepSeek给出了700余字的回复,内容包括“分析目标读者特点”“避免复杂词汇与句式”“情感表达”等方面,最后呈现出一篇完整且符合初一学生水平的记叙文。如果输入一道2023年湖南高考导数题目,DeepSeek三分钟便给出三种解法,其中包含大学微积分思路。
但并非无懈可击。记者还发现,DeepSeek生成的作业往往呈现语言过于工整,缺乏个性化表达;内容超龄,出现超出学生认知水平的专业术语或复杂逻辑;情感缺失,缺乏真实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细节等特点。
为正确引导学生认识AI软件,培养其“驾驭工具的能力”而非“依赖工具”的意识,长沙中小学校布置了相关的寒假作业,如让初中生用AI生成《西游记》人物对话,分析AI的逻辑漏洞,并用自己的语言改写;让小学生用AI绘画工具创作“未来城市”,但需手写说明设计理念和功能细节。
观点: AI绝非学习的替代工具
“寒假作业的核心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并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养。如果用DeepSeek等AI软件简单‘代劳’,可能违背了这一初衷。”长沙市望城区教育局副局长阳彪表示,AI是教育的“加速器”,但绝非“方向盘”。引导学生使用AI,需要“疏堵结合”,将AI作为学习工具而非替代工具。例如,鼓励学生用AI辅助查资料、分析数据,但思考和表达必须独立完成。
同时,学校可通过技术手段限制AI的直接输出,例如要求提交作业时附上思维导图或创作过程记录。家长需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而不仅是结果,避免将作业完成度等同于学习效果。
在麓山国际实验小学语文教师付淼看来,布置寒假作业的出发点是为了督促学生保持积极学习的状态,完成作业的态度远比作业本身更为关键。此外,学生能够主动接触和运用AI技术值得肯定,能有效通过家长和老师的及时引导,耐心沟通,鼓励孩子科学使用AI学习工具,也未尝不可。
“每个孩子有着不同的个性和学习风格,他们是否使用AI完成作业,老师基本能够分辨。”长沙市第十一中学初中语文教师夏琴说,AI的运用应进行合理引导,既要鼓励学生探索AI辅助学习,也要强调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避免过度依赖,同时教会他们辨别信息真伪。
责编:刘镇东
一审:余蓉
二审:黄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