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小切口,解决“鼠标手”大难题

  大众卫生报   2025-02-15 10:38:22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2月15日讯(通讯员 汤鹏 张理军)手麻、手酸、手腕疼痛……您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这很可能是腕管综合征,俗称“鼠标手”,不少人深受其折磨。长沙市第四医院骨科二病区,通过新技术让“大事化小”,一个迷你小切口,解决了腕部大难题。

56岁的谢女士深受腕管综合征的折磨,右手手指长期麻木、疼痛,连简单的抓握动作都难以完成,给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不便,还常影响其夜间睡眠质量。

近日,她来到长沙市第四医院骨科二病区诊治。经过详细的检查后,谢女士被诊断为腕管综合征,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方案是在腕部到手掌做一个6厘米左右的切口松解正中神经,可能会留有较大的瘢痕,手指功能难免会受到影响,且术后需要较长时间康复。

骨科二病区主任、主任医师张淑云带领团队仔细评估,认为谢女士的病情符合单一腕上横切口微创手术条件,这种手术方式相较于传统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听说不会在手上留下大疤,谢女士欣然同意手术。

手术过程中,手术团队凭借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仅通过一个1厘米左右的横切口,精准地切开腕管,有效缓解了腕管内的压力,解除了神经的压迫。整个手术过程顺利,出血量极少,患者在术中几乎无明显不适。

术后,谢女士惊喜地发现,右手拇指、食指、中指的麻木症状明显好转,手指的灵活性和力量也逐渐恢复。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谢女士能够正常地进行日常活动,对骨科二病区团队的医疗技术水平赞不绝口。

张淑云说,近年来骨科二病区接诊的腕管综合征患者越来越多,它主要表现为手腕关节因长期反复和过度活动,导致肌肉或关节出现疼痛、痉挛、胀痛等症状。该疾病以中老年女性多见,尤其是那些有劳损病史者;男性患者则常见于需要长期腕部用力的职业,如程序员、木工、厨师等,发病率较高。

腕管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重复性手部运动: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打字或从事频繁手部活动的工作(如厨师、木工等),会使手腕长时间处于弯曲或伸展状态,导致腕管内压力升高,压迫正中神经。

2.解剖学因素:腕骨骨折或脱位、腕管结构异常等可导致腕管内的空间发生改变,压迫正中神经。

3.全身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慢性疾病会增加神经损伤风险,肥胖、妊娠、绝经期等生理变化也可能导致腕管综合征。

怎么预防?

要预防腕管综合征,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工作姿势与习惯,适时放松手部肌肉,使用支撑设备,如手腕支架,定期进行手部运动和伸展。

1.保持正确的用手姿势:使用计算机时,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正中神经受压。工作时,确保手腕保持自然放松的状态,尽量避免腕部过度弯曲。

2.定时休息:每工作1小时就要进行5~10分钟的休息,活动手腕及手指,减轻疲劳。尝试做一些简单的手部拉伸练习,如腕部屈伸和旋转。

3.注意手腕部位保暖:日常避免贪凉,避免长时间将双手浸泡在冷水中。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避免腕关节受凉。

怎么治疗?

1.非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可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来缓解疼痛和麻木感,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物理治疗:如超声波、热敷等,有助于缓解手部炎症和疼痛。

◆佩戴支具:夜间佩戴手腕支具,保持手腕伸直状态,减轻正中神经的压迫。

2.手术治疗:对于病情较重、存在不可逆症状的病例,可选择手术治疗。传统手术方法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慢,且容易形成瘢痕,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微创手术的开展,可以减少器械对重要组织的损伤,安全性大幅提高,且术后恢复迅速、疤痕小,对于女性以及运动爱好者而言意义重大。

张淑云说,骨科二病区将继续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探索和应用先进的医疗技术,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助力他们重拾健康,畅享美好生活。

责编:郭芝桃

一审:郭芝桃

二审:张丽

三审:田雄狮

来源:大众卫生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