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晗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2-19 09:48:14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王晗
湘江之水,奔涌千年,既包容百川又自成气象。以“湘江”之名,一年一度的高质量发展大会如约而至。
2月17日,湖南湘江新区2025年推进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这不仅是对过去一年经济战场的总结复盘,也是一场关于高质量发展的深度求索,更是擂响凝心聚力的催征战鼓。
2月17日,湖南湘江新区2025年推进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
记者注意到,大会作出“湘江新区已经步入历史最好的发展时期,主场空间越来越大,主场氛围越来越好,主场优势越来越多”的研判,引发现场数百位行业头部企业家、科研学术专家的深度共鸣。
当我们聚焦大会的主题,究竟该如何理解“高质量发展”?
如果摊开湘江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考卷,将其内涵具象化,或许应该是投资有回报、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民生有改善、环境有提质等领域的多维呈现。
过去一年,考得怎么样?
坐在会场“C位”的企业家们最有发言权。
“未来公司要深化光伏电池及系统技术研发,加快建设全球化创新平台,争取在光伏转换效率、光伏系统集成这些领域实现新突破。”全省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和出口企业,湖南红太阳新能源财务总监兼总经理助理陈汉强信心满满。
“去年基地1亿台类终端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将坚持‘研发+生产’双轮驱动,持续拓展智能终端产品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深化与本土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新区ICT产业繁荣发展。”中兴通讯湖南行政及公共事务总经理丁银山表态坚决。
……
企业代表们的信心和决心,只是湘江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零光片羽。
数据最有说服力。2024年,湘江新区直属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5.5%,财税、规工、固投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领跑全省,产业创新竞争力、全社会研发投入等6项指标位列国家级新区前二……可谓交出了一份“困难比预想大,成绩比预期好”的“湘江答卷”。
——传统产业的“稳底盘”与新兴产业的“强引擎”
产业强,企业得先强。湘江新区构建了一套“科技型中小企业—雏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领军型企业—独角兽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让企业在这里“打怪升级”,安心进阶,产业生态盛景一派欣欣向荣。
中联智慧产业城 产业图均来自湖南湘江新区公众号
“传统豪强”智能制造装备和工程机械产业产值规模持续领跑全国,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集群挺进“国家队”,生命健康产业迈向千亿,“新势力”新能源新材料、航天航空及北斗、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正在加速崛起,“2+4+N”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形成。
这种“旧动能焕新”与“新动能崛起”的并行,既避免了产业断档的风险,又为未来竞争抢占了先机。
——要素投入的“物理叠加”与创新驱动的“化学反应”
2024年,湘江新区人才总量突破百万,研发投入强度达9.5%,远超省、市平均水平。牵头或参与省级重点研发和技术攻关项目112个,占全省45%;新增各类研发机构328家,占长沙市46%;18个项目登榜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省90%;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3.3万件,占全省30%。
从深海采矿车探秘“中国深度”,到超级计算机问鼎“全球速度”,当创新要素从“数量累积”转向“系统集成”,质变效应就凸显出来了。
这种“创新浓度”的质变,使湘江新区在国家级新区产业创新竞争力排名中跃居第二,也验证了“质的飞跃依赖于量的结构性积累”这个道理。
——招商引资的“向外突破”与企业帮扶的“向内深耕”
既以开放姿态拥抱全球要素,又以精细服务厚植本土根基。2024年,湘江新区累计引进产业项目218个,总投资871亿元,湘商资金到位132亿元,居全省第一。
通过常态化开展“走找想促”“送解优”等帮扶活动,全区56个单位1059名科级以上干部联点3485家企业,解决企业诉求6670个;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176个高频事项整合为17个,1071项非高频事项材料、时限、环节再压缩20%以上。
在“引进来”与“留下来”的张力中,湘江新区已逐步构建起“外源输血”与“内生动能”共生的良好生态。
新的一年,准备怎么干?
发展的本质是“扬弃”。从这场大会传递的信号中,可以读懂湘江新区高质量发展的主场逻辑:通过不断否定旧模式、旧路径,在螺旋式上升中实现更高层次的复归,生动诠释了一个国家级新区的“敢想敢试”。
从“政策依赖”到“制度创新”的招商突破。
早期依靠税收优惠、土地补贴的招商模式,正在被“场景招商”“生态招商”所取代。
今年,湘江新区依然选择以招商“破局”,明确提出要从思维理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上实现突破,更加注重质量效益,从“拼补贴”到“拼口碑”,从“比政策”到“比服务”转型升级;加强“以商招商”“以情招商”,鼓励支持更多湘商回归、校友回归、湘智回归。
这并非对传统路径的全盘抛弃,而是在保留优秀经验的同时,嫁接新方法论,实现更高级的制度供给。
从“项目攻坚”到“改革赋能”的长期主义。
当好“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一面旗帜,湘江新区的工作主线始终是项目建设。
今年,将在抓产业项目、科创项目、十大片区上攻坚,全力实施“双千亿”计划,实施100个科技攻关项目,向东提升城市品质,向西拓展对外通道,向南打造融城门户,向北对接长江经济带,向外扩大开放空间。
湖南湘江新区智能制造装备和工程机械产业产值规模持续领跑全国。
与此同时,坚持以“改革赋能”为主题,打造全省改革试验田、开放桥头堡。发挥“先行先试”优势,以改革降本增效,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加力。
从“政企同心”到“全域共赢”的理念强化。
今年,将坚持以合为先、干字当头、服务至上,全力打造“政通人和”的良好气场、“比学赶超”的活力赛场、“近悦远来”的强大磁场。把过往服务企业的“四到”,升级为同时也带来优待感、安全感、信任感、获得感的“四感”,让企业切实感受到“阳光普照、雨露滋润”的营商环境。
湘江新区政务大厅工作人员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一盘棋、一家人、一条心、一起干!湘江新区矢志朝着“全域共赢”的可持续未来大步迈进。
站在下一个“黄金十年”的起点,豪情满怀的湘江新区正蓄势待发。
责编:陈佳
一审:封豪
二审:王晗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