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2-19 16:37:19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王文
在电影《中国合伙人》里,三位年轻人携手创业的热血故事,宛如一束光,照亮了无数追梦者前行的道路,激励着他们勇敢逐梦。而在长沙开福区四方坪街道,长沙树袋熊餐饮文化管理有限公司的“三剑客”——夏进军、陈锦、吴颖,同样怀揣着炽热的创业梦想,用五年的时光,在长沙食材配送领域披荆斩棘,将一家小小的食堂托管公司,发展成年销售额超3000万元的全国优秀餐饮企业,书写了一段令人赞叹的创业佳话。
三个来自不同省份的异姓朋友,究竟是如何在创业的浪潮中同舟共济,带领企业一次次突破困境,实现华丽转身的呢?初春时节,阳光轻柔地洒在树袋熊公司总部的办公室里,茶香袅袅,董事长夏进军缓缓打开了话匣子,深情讲述着他们跌宕起伏的创业故事。
一、创业之初:选择合伙人比资金更重要
“创业之初,什么最重要?”面对这个问题,夏进军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与感慨,意味深长地说道:“不是资金,也不是项目,而是选择合伙人。”
创始人夏进军,祖籍辽宁。2003年,为了爱情,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在北京稳定的工作,奔赴长沙警备区,开启了全新的生活,在这里结婚生子,扎根长沙。2010年,从长沙警备区复员转业时,他再次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安稳的公职岗位,一头扎进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创业之路。他的第一份工作与粮油配送相关,2011年,他带着满腔的热忱和转业费,在高桥大市场开启了粮油批发生意之旅。出身农村家庭的他,又历经12年部队的磨砺,骨子里满是吃苦耐劳的精神。他虚心向同行请教,穿梭在高桥的大街小巷,凭借部队后勤工作积累的丰富经验,很快便对食品的选择、储存和运输了如指掌。短短五年间,他销售的花生米年批发量就高达1800多吨,成绩斐然。
夏进军复员转业后开始创业
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信息透明度不断提升,食品流通行业的利润空间被逐步压缩,实体店经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压力与日俱增。夏进军的事业也在这一背景下陷入了瓶颈期。他敏锐地意识到,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唯有转型才是破局的关键。
2017年,一个偶然的契机,夏进军踏入了团餐行业,担任一家团餐公司的运营管理工作。在这里,他结识了陈锦和吴颖。三人初次见面,便如同相识已久的故交,彼此在交流中发现,他们不仅有着共同的志趣,还对未来有着相似的憧憬。这种难得的默契,让他们迅速成为了挚友。此后,三人携手合作,凭借各自的专业能力和独特见解,为公司制定了一系列创新策略,成功将企业净利润提升了26.3%,实现了公司业绩的飞跃式增长。
2020年,创业的浪潮在时代的风口翻涌,夏进军与陈锦心中怀揣着炽热的梦想,那是渴望干出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在这份壮志的驱使下,他们毅然决然地辞去安稳工作,背上行囊,勇敢地踏上了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创业征程。
创业之路,荆棘丛生,每一步都充满艰辛,但他们从未退缩。2022年,这两位在风雨中并肩前行的创业者,怀着对未来的无限期许,诚挚地邀请吴颖加入他们的创业阵营。至此,三位志同道合的伙伴汇聚在一起,宛如三把利刃,合并成一股锐不可当的力量。
他们三人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吴颖则年轻有为,浑身散发着蓬勃朝气,执行力堪称一绝,任何任务一经交付,她都能以高效的方式出色完成,绝不拖泥带水,是团队高效运转的重要保障;陈锦是团队里的温暖支柱,有着吃苦耐劳的坚韧品质,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总是面带微笑,用一句句温暖的话语和始终积极向上的态度,为团队驱散阴霾,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提供着无可替代的情绪价值;夏进军作为团队的核心引领者,行事果断、雷厉风行,对所专注的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专业的见解,每一个决策都精准有力,带领团队在创业的航道上破浪前行。
三人相遇,仿佛是命运的安排,一拍即合。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们迅速行动起来,说干就干,共同成立了新的公司。自此,属于他们的创业冒险正式拉开帷幕。
公司成立后,迎来了第一单生意——承包雨花区环保科技园一家企业的食堂。尽管这单生意面临着就餐人数少、利润微薄的难题,但夏进军没有丝毫犹豫,坚定地接下了这个项目。他目光坚定地说:“这不仅是对我们团队的一次历练,更是培育团队精神的绝佳机会。”
可谁也没想到,接单还不到一个月,疫情如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席卷而来。受疫情影响,管理人员一旦离开园区便无法返回。负责项目的陈锦没有丝毫退缩,她和工人们在库房内用几张椅子临时拼凑成床铺,一守就是两个多月。那段日子里,陈锦每天都忙得像个不停旋转的陀螺,不仅要协调食堂的日常运营,安排好每一顿饭菜,还要时刻关注工人们的情绪变化,安抚大家焦虑的心情,同时保障食材的稳定供应。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仔细查看食材的储备和制作情况,只为确保每一道菜品的口味都能满足员工的需求。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食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用餐人数从最初的100多人增长到400多人,菜品从寥寥三四样增加到了十几个种;公司还投入30多万元对食堂进行了全新装修,原本陈旧的1200平方米食堂焕然一新。他们还为食堂配备了洗地机等先进设备,极大地改善了食堂的卫生和用餐环境。2021年,该食堂凭借出色的表现,被评为“长沙市百优食堂”,这无疑是对他们努力的最好肯定。
二、转型食材配送:拿下学校大单
在承包食堂的过程中,夏进军在导师生延超的悉心指导下,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发现了食材配送市场蕴含的巨大潜力。2022年4月,他当机立断,将“树袋熊”公司的业务拓展至食材配送领域。
在团餐和食材配送行业,这两大业务领域通常是相互独立运作的。在业内,像我们这样同时涉足两领域的企业并不常见。夏进军解释道,正是基于在团餐领域多年积累的深厚经验,使得我们对食材的品质和安全管控拥有极为严格的标准。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从甲方到乙方的角色转换,令我们对客户需求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树袋熊承接了食堂承包和食材配送双业务,这使得我们深谙甲方的需求,并对食材的品质要求和食品安全的重视有着深刻的认识。正是这种独特的双角色经验,让我们在食材配送领域找到了自己的独特优势,进而站稳了市场脚跟。
2024年6月,在芙蓉区教育局A区学校的食材配送招标中,“树袋熊”在5家强劲的供应商中脱颖而出,成功拿下9所学校的配送合同,加大上其他的事业单位食材配送业务,年销售额达260多万元。
陈锦是团队里的温暖支柱,有着吃苦耐劳的坚韧品质
“决定转行做配送的那一刻,内心就像打翻了调味瓶,期待与压力交织。兴奋来自于探索新领域的新鲜感,而沉甸甸的压力则源于对未知挑战的担忧。”陈锦回忆起那段时光,感慨万千。当时公司条件艰苦,没有配送车,也没有专职配送员,三人便亲自上阵,当起了司机、搬运工。每次食材配送到位后,他们还主动帮忙清扫仓库、整理食材,用真诚和热情赢得了客户的好感与信任。陈锦特别提到,一位50多岁的配送员患有强直性脊柱炎,无法弯腰搬运重物,为了不耽误配送进度,作为一名女同志,她常常咬着牙,像男同志一样,亲力亲为地搬运重达四五十斤的花生米,这样的场景在那段日子里早已是家常便饭。
吴颖则负责商务接单工作。她每天的工作忙碌而繁杂,不仅要上传数百份食材检测报告,向客户展示食材的安全与品质,还要深入调研市场价格,时刻掌握市场动态,同时用心维护客户关系。2024年底,省教育电视台录制节目时,每天需要500-700份盒饭。吴颖带领办公室人员日夜坚守岗位,精心调度,确保食品安全零投诉。那段时间,吴颖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她不仅要与供应商密切沟通食材的供应情况,还要根据客户的反馈及时调整菜单,力求每一份盒饭都能让客户满意。
如今,公司已经形成了食堂托管、供应链管理、食材配送三大业务板块,是长沙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长沙市开福区工商业联合会会员,长沙金霞经开区商会理事单位、长沙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会员,政府采购优秀供应商,全国优秀餐饮企业,供应链优秀企业。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他们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
三、将鲜肉大包做成爆款单品
从事餐饮业以来,三人心中一直怀揣着一个共同的梦想:打造一款爆款单品。经过深思熟虑,他们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了手工鲜肉大包上。
鲜肉大包是广受欢迎的早餐面点,可市面上的包子质量参差不齐,让消费者常常心存担忧。2022年,三人在雨花区运达中央广场附近租下一间40多平方米的店铺,开启了手工鲜肉大包的制作与售卖之旅。
他们的鲜肉大包选用大品牌(唐人神、湘佳)新鲜的猪前腿肉和山东大葱,食材品质上乘,尽管成本要比周边包子高,但他们始终坚守品质底线。夏进军对面点师傅们提出了不容置疑的要求:“做餐饮,就是做良心,绝对不能偷工减料,更不能以次充好。新鲜和放心,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我们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一直以来,公司始终坚守着“以光明之心,做良知企业”的经营理念,将食品安全与品质放在首位,用心对待每一个订单,每一份食材,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客户的承诺。
为了推广鲜肉大包,三人每天凌晨4点就早早赶到店里帮忙,打豆浆、整理打包,甚至推着推车到附近马路边叫卖。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由于食材优质、用料十足,包子口感鲜美,虽然价格略高,但却很快赢得了附近居民的喜爱。口碑逐渐传播开来后,不少人甚至专程开车前来购买。
吴颖带领办公室人员日夜坚守岗位,精心调度,确保食品安全零投诉
他们还积极向食材配送和劳务合作单位推荐包点,深受欢迎。芙蓉区9所学校的早餐选用他们的肉包,每周采购两次;省教育电视台员工物资兑换时,最受欢迎的也是他们的肉包子。目前,民航管理局等二十多家单位定期配送他们的包点。
去年,他们在长沙河西商学院附近合作开设了第二家包子铺,向附近的酒店和企业配送包点。如今,树袋熊的包子日配送量已达2000多个,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爆款单品,承载着他们的创业梦想,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
四、持续学习,不断成就彼此
历经创业的艰辛与迷茫,在时间的洗礼下,三人的创业组合依然信心满满,携手前行。
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三人愈发觉得自身所学有限,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于是,经过一番深入的协商,他们达成了共识:只有走出去学习,才能真正打开眼界,拓宽思维。
2025年新年伊始,在公司事务繁忙之中,三人毅然放下手中的工作,抽空前往外地学习。夏进军目光坚定,语气中满是自信与热忱,斩钉截铁地表示:“今年,我们制定了全新的学习成长计划,每一个季度都要组织团队奔赴外地开展学习交流活动。通过走出去,近距离接触行业前沿理念、先进技术与成功经验;再把这些宝贵的收获引回来,融入到我们企业的日常运营与发展战略中。”
“在不断探索与奋进的道路上,走出去、引进来,是企业突破发展瓶颈、补齐短板的关键举措,尤其对于弥补企业创始人视野与认知局限,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只有持续保持开放学习的态度,积极汲取外界的智慧与力量,我们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前行,向着新的目标大步迈进,开创企业发展的全新局面。”
回顾这五年的创业历程,夏进军感慨万千:“创业的道路充满了挑战,但只要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责编:王文
一审:范远志
二审:王晗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