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2-21 17:01:22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唐璐 通讯员 邱小亮 黄芳 万凡
2月19日晚,长沙市第一医院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营救。41岁的李先生因突发严重呼吸困难、血氧骤降,被紧急送往医院绿色通道实施抢救。医护团队迅速锁定病因——致命性心包填塞,并在多学科团队协作下成功实施紧急手术,挽救了患者生命。
突发危机,患者命悬一线
患者李先生因血小板异常升高伴随干咳、胸闷等症状住院治疗。然而,入院后不久,他突然出现呼吸极度困难,嘴唇发紫,血氧饱和度降到80%以下,生命危在旦夕。
面对突发危机,血液肿瘤科医护团队迅速展开急救处理,同时查找病因。迅速锁定病源“心脏扩大,存在心包积液可能”,立即联系心血管内科、超声科专家急会诊,予以急诊冠脉造影、超声检查证实患者存在大量心包积液。这是一种极其凶险的急症,若不及时处理,随时可能发生心脏骤停。
“这种情况下,每延迟一分钟,死亡率就会上升8%至10%。”血液肿瘤科副主任肖劲军表示,必须立即进行手术抢救。
多学科紧急联动,9分钟成功引流
时间就是生命!医院迅速启动多学科联合救治机制,心胸外科、心血管内科、超声科等团队火速集结,组成临时抢救小组。
心胸外科副主任谢冰峰主刀,迅速实施心包穿刺引流术。20点36分,在超声引导下,医生精准将穿刺针刺入患者心包腔,仅9分钟便成功引流出800ml草绿色清亮液体。
随着液体排出,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迅速回升至98%,呼吸困难明显缓解,脱离生命危险。随后,医护人员将患者转至心胸外科行进一步治疗。
心包填塞是指心包腔内积液过多,压迫心脏,导致血流受阻,长沙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副主任医师陈慧娟介绍,心包积液对心脏及局部组织产生压迫后,可出现相应症状,如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发绀等,短期内出现大量心包积液可导致心脏压塞,重者可出现休克。目前,李先生经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后症状明显缓解,医生将进一步明确心包积液的病因,并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高效急救体系,筑牢生命防线
“这种多科室无缝衔接的抢救模式,是我们医院应对急危重症的核心竞争力。”谢冰峰表示。
“这次抢救既是对医院应急体系的一次实战检验,也凸显了多学科团队协作在急危重症救治中的关键作用。” 医务部主任莫娟表示,医院将持续优化急救绿色通道,为患者构建更安全的生命防线。近年来,长沙市第一医院通过不断优化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等五大急诊急救体系,缩短急危重症抢救黄金时间,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责编:唐璐
一审:封豪
二审:王晗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