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书满为患” “藏书于民”让文化共享

刘思佳   华声在线·网站   2025-02-21 21:36:30

新湖南客户端2月21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思佳 李梓潇 通讯员 邓菁岚)今日湖南图书馆与东塘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举行“藏书于民”揭牌仪式。这是湖南图书馆建立的第42家藏书点,更是首个与基层人大代表联络站共建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阵地。

“藏书于民”是什么?为何要“藏书于民”?记者带你一探究竟。

3.2万㎡藏书500万册(件) 图书馆被塞满了

公共图书馆的空间大小是相对固定的,每年添置新书,开放架位有限图书馆够用吗事实上,的矛盾一直是各大公共图书馆普遍面临的难题。

我馆现有藏书500万册(件),但馆舍面积仅3.2只能不定期将部分旧书下架入库。湖南图书馆馆长贺美华介绍,这部分图书被转移到“不见天日”的储备书库,虽仍能通过目录检索系统查寻却鲜有机会和读者接触无法充分发挥其功能。

图书馆满了怎么办?湖南图书馆选择——“藏书于民”。

2020年12月,该馆在全国率先启动藏书于民活动将年代稍久已调整至储备书库、但外观完好且具有阅读价值的图书向符合条件的社会机构开放,面向民众提供阅览服务,实现储备图书的再利用机构只需承担图书保管责任,无需缴纳任何费用,图书可定期轮换。

情况调研、制定规章、图书测算、图书建库……开展“藏于于民”活动不是个简单事,湖南图书馆筹备了近一年。最终,15位工作人员连轴转一个多月,数十万册图书中选出七万册,作为第一批“藏书于民”备用图书其中不乏《暮光之城》《致终将逝去的青春》等畅销书。据介绍,考虑到读者的阅读喜好,该馆会尽量选择可读性强的图书,也会充分考虑共建单位的需求,按需配书。

“我们制定了详尽的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细则,对申请资格、申报制度、审批流程等了详细要求。合作期间馆里负责藏书点的业务指导、图书的定期更换,并协助其开展相关阅读活动。”湖南图书馆“藏书于民”项目负责人王昕晗告诉记者,合作期满,藏书点可选择续约,也可选择将图书退还至湖南图书馆。

家门口有了文化“充电站” 阅读氛围更浓了

在衡阳常宁市平安村,村民农闲时读书,还爱在农民夜校学书法、国学以及油茶制作和水果种植技术他们读书和上夜校的场所,正是湖南图书馆联合衡阳市图书馆、常宁市图书馆共建的平安村藏书点。这也是全省首个省、市、县三级图书馆共建的村级藏书点有藏书1万多册。

每天8∶30至17∶30村民和游客都可以在藏书点借阅图书,遇上有夜校课程时,开放时间延长至2200藏书点的建立,营造浸润书香、快乐阅读的良好读书氛围,乡风文明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平安村党总支部书记周法文透露,藏书点年接待本地居民约1.1万人次,接待游客6000余人次。

走进湖南图书馆与东塘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藏书点,多间阅览室宽敞明亮图书琳琅满目、干净整洁,内容涵盖法律、经济、文学、历史、科普、艺术等多个领域,充分满足不同年龄段读者的需求。二楼的人大代表课堂里,80余名七里庙社区邻长代表和辖区居民群众正在聆听“温暖里”湘图百姓课堂(第一课)活动——《阳光少年“心”秘诀》课程。

“藏书点离我家很近,平常没事的时候,我可以带孩子一起过来看书。”社区居民曾燕说,以前就参加过湘图百姓课堂的公益课程,没想到现在在家门口也可以上课,方便极了!

据统计,2024年湖南图书馆各藏书点阅览人数超7万人次图书外借6万次,举办线上线下群众性文化活动348场,参与人数近2万人次,极大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全省建了42家藏书点 文化服务多元了

除了“藏书于民”,湖南图书馆还将公共文化资源下沉在藏书点通过开展信息素养、资源推广、阅读分享等多元化服务打造集学习交流、文化活动、志愿服务等于一体的新型文化阅读空间

例如,在保障纸质文献阅读需求的基础上,为藏书点配备数字资源阅读机,并提供基于移动端的免费数字阅读服务;在省发改委的“发改书吧”藏书点组织名家讲座、微风论坛和青年学习小组活动等长沙栖凤社区藏书点开展“信息素养进社区:湖南图书馆线上服务分享会 ”活动组织“故事爸妈”文化志愿者团队走进湖南省科学技术厅藏书点,开展“湘湘图图故事会”等。

截至目前,湖南图书馆“藏书于民”活动已与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军区、监狱、寺庙、基层图书馆等共建藏书点42家,覆盖长沙、湘潭、娄底、常德、张家界、衡阳、岳阳7地,触及省、市、县、乡、村五级地区与湖南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在西藏自治区共建“湘遇书吧”图书室。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社会各界合作,以藏书点为依托,常态化开展读书分享、文化讲座、亲子阅读等活动,将精心设计的公益课程直接送至居民家门口,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贺美华说表示。

责编:伍镆

一审:李梓潇

二审:刘思佳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网站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