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2-23 10:23:33
□陈丽虹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家庭成员前行的道路。在岳阳,一个个家庭用爱与责任,诠释着家风的深刻内涵。他们的故事,温暖人心,传递着社会正能量。

杨氏家族:
从孝心树到孝德歌,“孝善和”家风代代传
在云溪区云溪街道八一村牌楼组,有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他叫杨其凡,今年77岁,是明朝户部尚书杨一鹏的第11代子
杨其凡的家族,有着源远流长的家训——《杨氏十训》,其中蕴含着“孝、善、和”三大传统美德。相传,杨一鹏心疼母亲搓衣辛苦,亲手栽下一棵皂角树。岁月流转,如今这棵孝心树已枝繁叶茂,成为杨氏后人崇孝的象征。每年清明节,杨氏子孙都会怀着崇敬之心,祭拜这棵见证家族传承的孝心树。
为了让家训更加深入人心,杨其凡将《杨氏十训》谱成《杨氏孝德歌》,刻成光碟,每天早7时和晚6时定时播放。他还组织开展“比勤奋”“评小孝星”“晒奖状”“陪父母”等活动,让孝道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在这样的家风熏陶下,牌楼组人才辈出,改革开放以来,22户人家培养出36名大学生、20多名党员。
在“善”的践行上,杨其凡同样以身作则。退休回到老家后,他把尚书留下的箴言、诗词刻成碑文,建起200米长的“孝”文化墙。他还十分注重保护环境,提出将生产区和生活区分离。族人积极响应,将猪舍搬离生活区,利用山林圈养鸡。不仅如此,族里还定下规矩:孩子出生栽“成长树”,上大学栽“成才树”,结婚栽“夫妻树”,出嫁栽“女儿树”。杨其凡孙女杨茜出嫁时栽下“女儿树”的场景,还曾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同一个故里、共一个家园,杨家人不分男女都信善,不分老小都行善。牌楼组现在是全省文明屋场、云溪区德育教育基地,曾接待全国妇联、中国关工委及省内外考察团60多次。
杨其凡深知“和”的重要性,他将“和”分为家庭和、家族和。在家庭内部,成立“道德理事会”,对违背传统美德的行为进行道德评判,让家庭关系更加和谐。在家族层面,成立生猪养殖公司,实现种苗、饲料、防疫、销售“四统一”,走上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人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
杨其凡家中有3子2女,全家23口人。他始终坚持以家规正家风,以党风带家风。他的3个儿子都是国家干部,儿媳和女儿在财务岗位,他用家法为家人划定底线,传递敬畏之心。近几年,全家有35人次被市、区记功和嘉奖,还获得全省“书香家庭”、岳阳市“最美家风家庭”、全国和全省“最美家庭奖”等荣誉,杨其凡个人被评为“湖南省首届最美新乡贤”。杨其凡用实际行动,让杨氏“孝、善、和”的家风代代相传,不仅影响着家族成员,也为社会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徐金娥家庭:以家风为墨,书写公益人生
在汨罗市古培镇课功村,徐金娥的家就像一个爱的源泉,源源不断地向外播撒着温暖与善良。
徐金娥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家中共7兄妹,生活并不富裕,可父母的言传身教却为她的人生奠定了温暖底色。
徐金娥回忆,过年时家中宰猪,父母总会割下几块肉送给困难邻居。小小的她刚学会骑自行车,便自告奋勇去送肉。寒风中,她的小脸被吹得通红,可心里却满是帮助他人的喜悦。父亲常说:“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有舍才有得,帮助别人也就是提升自己!”这些质朴的话语,如同种子,在徐金娥的心中生根发芽。此后,逢年过节看望老弱病残,成了徐家雷打不动的传统。
在这样的家风熏陶下,徐金娥1984年便踏上了公益之路。那时的她充满朝气,将“助人为乐”当作人生梦想。她和亲人、同学利用节假日,走进敬老院、五保户家中,为老人们洗头、洗澡、修剪指甲,陪他们聊天,让老人们感受到家的温暖。20世纪80年代末,徐金娥夫妇事业渐有起色,她的公益情怀愈发浓厚。然而,外界质疑声也随之而来,甚至揣测她做公益能捞到好处。但徐金娥不为所动,从2009年开始,她和朋友们先后注册成立了不同类别的公益组织,2017年发起成立“汨罗市爱行天下扶贫助学志愿者协会”,2020年9月更名为“汨罗市爱行天下志愿者协会”,并担任会长、党支部书记和妇联主席,一心只为将公益事业做得更规范、更长久。
多年来,徐金娥全身心投入公益。她带领团队捐助危重病患200多人次,帮扶困难家庭2300多户,关爱帮扶残疾留守儿童和事实孤儿10000多名,服务孤寡空巢、五保、残疾老人3000多人,“一对一”资助寒门学子1352名,其中个人捐助68名,开展公益活动800多场次,携手会员企业、爱心商家捐赠钱物600多万元,团队服务时间16万多小时,她个人捐赠了300多万元。
徐金娥的丈夫默默支持着她,每次公益活动前,总会提前帮她把车子加满油,活动结束后,又默默地把旗子、队服洗干净,叠整齐放进她的后备厢。儿子和儿媳也积极参与公益,点对点帮扶困难群体,孙子和孙女一有时间就和奶奶一起参加志愿服务。一家人在公益之路上携手同行,用爱诠释着好家风的传承。
徐金娥的付出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她荣获“首届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巾帼志愿服务十大感动人物”“全国最美志愿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及省、市级诸多荣誉,2021年11月5日,还曾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这不仅是对她个人的肯定,更是对她所传承和践行的好家风的褒奖。徐金娥的家庭就像一盏明灯,用爱心照亮他人,用家风影响社会,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家庭的力量,也看到了公益的伟大与美好。

陈华家庭:以爱为笔,绘就家风长卷
在岳阳楼区年丰巷24号,陈华、妻子杨丹和女儿陈杨组成的三口之家,以“奉献最美”为人生信条,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好家风的深刻内涵。
陈华是一位退伍不褪色的共产党员,现任职于国家税务总局岳阳市岳阳楼区税务局。他虽已脱下军装,却从未忘记军人的使命,毅然投身公益事业。2011年,他克服重重困难,组建了岳阳蓝天救援队。自此,一场又一场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较量的生命救援开启。
14年里,陈华带领队员们冲锋在前,无论是云南鲁甸地震,还是湖北监利“东方之星”客轮沉船救援,他们的身影总是出现在一个个危险的救援现场,累计参与救援200多次,救助群众上千人,宣传普及应急救护知识超10万人次,他们的事迹被众多媒体报道,成为人们心中的“最美逆行者”。
陈华说他的公益之路,离不开家人的默默支持。妻子杨丹平凡朴素,与陈华携手走过30年。陈华将大部分工资投入到救援队,一家人挤在狭小的房子里生活,但杨丹毫无怨言,独自扛起家庭的重担,操持家务、照顾老人、教育女儿,用柔弱的肩膀为陈华筑起了温暖的大后方。她常说:“陈华是在做有意义的事,我们都理解他、支持他。”
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陈华的女儿陈杨从小就心怀善良与爱心。在南京林业大学攻读研究生期间,她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服务活动。2019年春节,陈杨将1万元奖学金和1000元压岁钱全部拿出,和父母一起走访慰问了20户困难家庭,那一刻,爱的种子在她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温暖的花朵。
陈华不仅投身救援,还时刻关注着社会安全隐患。他注意到中小学生溺水事故频发的问题,便迅速招募组建急救专业讲师队伍,启动“防溺水知识进校园”项目,后来又将内容扩展至防灾减灾、防性侵等,让更多的未成年人受益。针对患病老人出门容易迷路的状况,他开启“Love,爱带你回家”黄手环项目,为特殊人群免费发放全球北斗定位黄手环,帮助众多老人平安回家。为支持父亲陈华的公益事业,2021年3月15日下午,陈杨和男友向岳阳市蓝天救援队捐赠爱心款项30万元,用于全球北斗定位黄手环项目,为500个老年痴呆症患者家庭免费配备定位手环。
陈华家庭以爱为笔,绘就了一幅最美家风长卷,成为社会正能量的传递者,激励着更多人投身公益,传承好家风。陈华家庭也获得“全国最美家庭”荣誉,陈华个人荣获“全国最美志愿者”“湖南好人”等称号。他们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一个家庭的小爱能汇聚成社会的大爱,温暖每一个角落。

岳卓群家庭:言传身教,培育良好家风
在枫树新村社区,岳卓群与妻子张贞南携手相伴,生活里,他们相敬如宾,面对柴米油盐的琐碎日常,始终以理解包容相待。多年来,他们用爱与关怀经营家庭,获得“湖南省文明家庭”称号。
岳卓群和妻子都是退休教师,虽然年纪大了,但心里一直都对教育充满热情。岳卓群常说:“要培植良好家风,最主要的是言传身教。”他一直跟儿女孙辈念叨“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俭以养德,博学修身”,让孩子们从小就养成尊老爱幼、勤劳俭朴、重德修身、终身好学、积极向上的好习惯。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他们家的子女孙辈个个优秀,成为各自领域的佼佼者。
因为岳卓群家的孩子都很有出息,亲戚朋友都很羡慕。多年来,与他联系密切的亲友有80多人,多是向他请教育儿良方。岳卓群也不藏着掖着,他会根据亲友的家境及孩子特点,引导亲友要因材施教,量力而行,要着眼于人格素质与知识技能的培养。在他们夫妻的带动下,在亲戚中也形成了“争上游、争贡献”的好风气。他家的子辈孙辈里,有在华南理工大学、武汉大学、上海财大、北京师大和中国航天科研工作的尖端人才,也有民营企业家,还有在农村养殖致富的。
岳卓群对学生的关爱在退休后也没停过。退休前,他省吃俭用,资助贫困学生;退休后,他担任多个社会职务,仍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他编写了逾10万字的家庭教育讲座材料,为家长和青少年免费开讲座,还自掏腰包买课外读物当奖品,孩子们亲切地称他为“知心爷爷”。他组织青少年参与社会实践,编写演唱资料,和孩子们一起演唱,孩子们有问题都爱找他倾诉。
卓岳群和妻子还成立了“红枫老年文化志愿服务队”,自掏腰包购置文艺器材,自编自导节目,深入社区、学校等地免费演出。为宣传党的政策,他编写了快板、三句半等节目,把党的十九大、党的二十大精神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达给大家。
岳卓群一家是出了名的热心肠。邻居廖先生家因带孙子闹矛盾,他多次上门调解,耐心倾听、悉心劝导,让家庭重归和睦;邻居郭女士闹离婚,他和妻子分别与两人长谈,帮他们解开心结;小区装防盗门,有邻居不愿出钱,他先垫付再劝说。疫情时,他鼓励儿媳抗疫,组织捐款,还在网上写诗唱歌,为大家加油鼓劲。
现在,岳卓群还在社区开放大学帮忙,组织各种活动,义务给大家讲课,他还是助残协会党支部书记,经常去帮助残疾人家庭。他总说:“能帮别人一把是一把,这都是应该做的。”就像他诗中所写“病体愿作光明烛,更舍晚睛护春花”,岳卓群一家用自己的爱心和行动,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岳老一家人,个个古道热肠,乐善好施!”说起岳卓群家庭,了解他们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
责编:王相辉
一审:张璇
二审:徐典波
三审:姜鸿丽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