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2-24 06:44:49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蓉 通讯员 刘波
“河街风景优美,美食丰富,这里的人热情好客,真希望能留在常德工作。”2月20日,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的李清霞参加常德某科技公司面试后,对这座城市赞不绝口。
来面试前,李清霞通过常德人才驿站申请7天免费住宿,不仅解决短居难题,也减轻经济压力。她告诉记者:“这个暖心政策让人充分感受到常德对人才的重视。”
今年1月,常德人才驿站启用,依托武陵区3家酒店设立一批人才公寓,为高校毕业生及青年人才来常提供便利。
凭实力出硬招,为产业发展“四海聚才”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常德以目标为导向,强化用人主体的人才评价权,形成完善的人才激励体系,让优秀人才在“4+3”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大显身手。
常德紧紧抓住企业家这个“核心”,以真金白银的硬核实力,激发企业引才用才积极性,让企业在人才“引育用留”各个环节“唱主角”,成为人才集聚的“主阵地”。
对在税收、投资、科创以及上市等方面成效明显的企业,常德实行企业推荐“突出贡献人才”制度,为获评者每人一次性发放20万元奖金,颁发“常德人才绿卡”,让人才在医疗、子女就学等方面享受优惠。
2024年,21家企业自主推荐28名突出贡献人才,共发放奖金560万元,从全市企业科研一线、30岁以下青年科技人员中认定9名“小荷”人才,每人每年给予项目支持经费2万元,支持期两年。
常德市持续为人才减负松绑,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促成人才与企业“双向奔赴”。
津市高新区湖南新合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是我国甾体药物行业的重点骨干企业。公司合成事业部总监屈俊是“85后”,他申请的两项专利,将NCDT6项目的原收率从18%提升至35%,两个月为公司创收6000万元。屈俊与同事胡冬晴联合成立的创新工作室,2019年5月获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2022年4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994年出生的杨恒,被湖南中泰特种装备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专业人才引进,主导完成耐高温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防切割股线等发明专利20多项。2023年,杨恒被授予“常德市突出贡献人才”称号。
以长策施实招,为质效双升“系统育才”
“一年的基层见习,让我丰富了理论武装,锻炼了工作能力。”去年通过事业编考试的常德经开区组织工作局党建科党建专干覃大骞说。
覃大骞曾参加由常德市委人才办联合团市委开展的“智慧潇湘鸿雁之约”高校学子家乡行社会实践活动。当时,他作为第二批常德籍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兼任乡镇(街道)团(工)委副书记,投身临澧县四新岗镇基层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
常德市连续3年面向全国招聘590名大学生,担任乡镇(街道)团(工)委副书记;举办“芙蓉学子·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培训班,培训大学毕业生、青年农民515人。
倾真情暖人心,为优化生态“尊贤爱才”
2月20日,记者在武陵区人才驿站永安分站看到,不少年轻人在驿站的书吧学习。常德妹子郭嘉敏是西南林业大学大四学生,她和高中同学刘婷妤相约“考编”。
“毕业后打算回常德工作,家乡什么都好,我们想回来支持家乡建设。”郭嘉敏非常喜欢人才驿站的氛围,工作人员介绍的人才政策让她们回常德的意愿更加坚定。
为更好地激发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去年,人民银行常德市分行与团市委引导银行机构,推出专属融资项目“常青贷”。
31岁的陈帅宇,大学毕业后返乡投身农业,成为带领乡亲增收致富的“新农人”。去年8月,陈帅宇的亿泽农业申请“常青贷”,获得500万元低息贷款用于扩大农业生产。
常德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2025年,常德将着重链接院校资源,加强与重点高校湖南校友会联系对接,链接省内外高端人才;加强与省内外重点高校的合作,开展“常德专场招聘会”;支持常德人才集团、人力资源龙头企业等组建人才寻访联盟;聘任“引才大使”,在4个驻外联络办、驻外商会设立“招才引智”工作站,在常德籍青年人才较多的高校和城市设立青年人才工作站,针对性发布引才需求、就业创业政策和就业岗位;用好人才驿站、人才公寓,为来常创业就业的年轻人提供贴心便捷服务。
“今年,重点围绕‘4+3’现代化产业体系,开展人才需求调研,引进一批高精尖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卡脖子’领域人才。”常德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常德将认真落实省委部署,立足本地发展战略和产业实际需求,支持人才集团、人力资源龙头企业等组建人才寻访联盟,创新引才方式、拓宽引才视角、提升引才精度,广纳天下英才。
原载于《湖南日报》2025年2月24日第3版
责编:戴蓉
一审:谭思敏
二审:彭彭
三审:文凤雏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