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2025-02-24 16:12:23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关于印发《湖南省绿色智能计算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5—2030年)》的通知
湘工信信软〔2025〕53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直有关单位,有关产业园区: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5年2月23日
湖南省绿色智能计算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5—2030年)
表1 绿色智能计算产业发展主要目标
(二)提高创新能力
强化高能级平台建设。立足自主安全计算、北斗规模应用和音视频等产业优势,全力争创国家绿色智能计算产业先导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文化和科技融合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强化国家超算长沙中心、湘江实验室等平台创新优势,加强马栏山音视频实验室、湖南先进技术研究院、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北斗开放实验室、马栏山数字技术媒体融合实验室、株洲天元智能科学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引进、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组织创新主体申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科技项目以及国家级“揭榜挂帅”项目,通过“十大技术攻关项目”、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重点研发计划、制造业关键产品“揭榜挂帅”等省级项目立项一批绿色智能计算领域技术攻关项目,整合各类资源,定向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发挥湘江实验室、北斗开放实验室、马栏山音视频实验室等新型研发机构技术优势,供给更多“从0到1”的原创性、颠覆性技术。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持续推进“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合作,常态化开展校企合作“双进双转”对接活动,推动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在集成电路、先进计算、网络安全等领域科技成果从校园走进企业,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推动自主安全计算、北斗规模应用和音视频等领域优势龙头企业建设创新联合体,加速绿色智能计算科技成果在相关领域落地应用。
(三)夯实底座支撑
强化智能算力供给。推动传统数据中心改造升级为智算中心,提升智能算力供给能力。加快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推动央企在湘布局建设智能计算万卡集群,增强智能计算万卡集群调度能力。加强新招引或升级改造的数据中心建设项目、数据平台类项目,在绿色节能、供应链安全、需求预期等方面可行性评估。探索“西算入湘”机制,积极与内蒙古、宁夏、新疆等地合作,优化网络传输性能,推动技术标准和规范统一,促进绿色智能计算产业协同发展。
提升算力运存能力。加快推动确定性、高通量网络建设,持续开展千兆光网能力升级,扩大5G网络覆盖范围,有序推进万兆光网接入能力布局,打造高速泛在、安全可靠的算力传输网络。发挥长沙作为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的优势,推动算力设施间互联互通,打通算力集群和各市州间的高速数据传输链路。加强湖南省算力调度和综合管理平台建设运营,持续扩大多元异构算力汇聚规模,优化提升算力资源使用效率。推进布局符合规范标准的温、冷数据存储数据中心集群,加快部署下一代先进存储技术,加强对关键行业核心数据和重要数据的容灾备份建设。
优化算力设施布局。统筹全省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灵活高效的全省一体化算力网络。长沙发挥“超算之都,计算之谷”的资源优势,加快布局建设优化一批智算中心、超算中心,促进智算与人工智能协同,打造智算发展新模式。郴州发挥东江湖水冷资源优势,建设智能算力中心集群。湘潭发展算电协同、算网一体的新一代科学算力公共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先进科学算力。邵阳发展新型高水平的绿色智算中心,满足周边企业上云上平台需求,赋能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永州依托潇湘算力中心,建设高水平绿色智算中心。推动省内各市州在充分论证基础上,建设服务当地特色应用的智算中心。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适度超前、经济适用、属地为主的原则,将通信行业现有基站站址资源纳入低空飞行基础设施(无人机机巢)建设规划,统筹布局城市直升机、无人机、eVTOL等起降场地,建设垂直起降场地、充电站、监测站等低空经济相关基础设施。布局低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建设通信、导航、监视、气象等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构建设施互联、信息互通的低空智联网。有序推进低空空域数字孪生系统建设,推动低空空域和航路航线图数字化,打造配套数字底座。
(四)引育产业人才
引培高端人才团队。深入实施省级人才计划,发挥高能级创新平台、新型研发机构、龙头企业等机构的人才集聚作用,招引一批绿色智能计算产业创新团队、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基础研究人才,大力推动湘商回归、校友回湘、湘智兴湘。通过海归论坛、留学生联合平台、“走出去”招引等方式吸引海外智力来湘服务,建立外国专家来湘工作激励和补贴机制,择优投资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项目。
布局学科专业建设。推动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高等院校面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网络安全、绿色低碳等关键融合领域布局相关专业,培育一批绿色智能计算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推进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推动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重点高校与省内龙头企业合作,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联合实验室、实训基地等机构,发展订单制、现代学徒制等培养模式,打造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强化职业技能培训。聚焦绿色智能计算产业重点方向,面向产业发展一线干部,通过开设定向培训班、举办高级研修项目等方式,提升干部队伍业务能力。依托“湘企英才”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项目,开展绿色智能计算产业领域的专业技能培训。通过举办项目开发、技术竞赛等活动,培育和选拔一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加快推进落实“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开展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聘,依托龙头企业、职业院校、行业协会等开展数字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五)丰富应用场景
打造典型应用场景。纵深推进“智赋万企”,深入实施“人工智能+”“数据要素×”行动计划,围绕“文化+科技”、工业制造、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按场景成熟度分级、分批次开展供需对接,以应用场景创新带动新技术“首试首用”,强化数智化共享能力,降低数字公共治理成本,每年发布一批示范性强、带动性广的智算赋能应用场景。研究推出“绿色智能计算湘江指数”,打造智能计算行业风向标。
加强开源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和行业组织在湘建设开源软件创新平台、开源社区、开源代码托管平台、开源代码安全检测平台等开源生态服务平台。支持长沙信创开源广场(Xplaza)成长为国家级“根”社区平台,汇聚开源社区共同打造开源生态,在工业软件、大模型、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培育一批优质开源项目。
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加快建设数据强省,推进长沙数据标注基地建设,在数据标注产业的技术创新、行业赋能、生态培育、标准应用、人才就业、数据安全等六个方面先行先试。持续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立足本地优势资源特色,进一步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的有效配置,做大做强湖南大数据交易所。创建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大力发展数据清洗、数据标注、数据审计、数据托管等数据服务新模式。推进数据资产入表,开展数据资产管理试点。挖掘公共数据价值,协调推动公共数据有条件稳步开放,探索推进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充分释放公共数据要素潜能。建立企业数据开放供给激励机制,支持企业按照市场规则开发利用数据,探索开展个人数据空间建设,全面提升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加速新技术新产品推广。推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在绿色智能计算领域创新型产品和应用场景中的先行先试,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分行业、分领域加大新技术新产品市场推广力度,加强技术支持与操作指导,强化案例示范,降低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门槛,进一步推动社会对绿色智能计算创新型产品的广泛认知和深度应用。
(六)突出绿色低碳
培育绿色技术产品。推动芯片制造商、服务器厂商、数据中心运营商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协同合作,共同开展低功耗、高集成度的芯片、服务器等绿色产品的研发和应用。通过创新半导体工艺、研发低功耗电路设计技术、优化芯片内部电路结构、智能化功耗管理等手段,降低芯片功耗。创新散热技术和材料与服务器封装技术,研发高效散热解决方案,提升自然冷源利用率,提高服务器的集成度和能效比。
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聚焦“3+5”绿色智能计算产业,加快推进重点环节、重点领域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鼓励企业针对高能耗、高排放的设备和工艺,制定更新改造计划,积极培育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打造一批典型节能案例。支持企业通过绿色能源项目的合作开发与建设、市场化交易等方式提高绿电使用比例,引导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运用绿色智能运营模式、应用绿色低碳技术,推动产业链条向绿色、低碳、高效方向发展。
加快数据中心节能降碳步伐。引导数据中心、智算中心、超算中心规范化建设,严格执行数据中心、通信基站等新型基础设施节能标准。推广使用整机柜服务器、人工智能服务器、液冷服务器等高效IT设备,加快液冷、自然冷源、电力模块、锂电池等绿色节能产品和技术应用,鼓励数据中心普及先进存储技术,进一步降低能耗,培育和创建绿色数据中心。分类型、分批次推进“老旧小散”数据中心改造和淘汰,腾退疏解和关闭退出一批不能通过节能改造或转型升级有效降低PUE的低效通用数据中心。支持数据中心通过电力市场双边交易、绿证交易等方式,积极消纳绿色电力,提升绿色算力供给水平,到2030年,全省数据中心平均电能利用效率、单位算力能效和碳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促进算力电力协同发展。推动重点园区制定电网算网一体化布局设计与协同发展规划,加强对长株潭、郴州东江湖两大算力集群所在地的供配电网架及数据中心专用输变电设施建设,在中南智能算力中心、长沙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重点算力设施所在园区内协同建设配套能源设施,争取第三回特高压直流入湘工程纳入国家规划。推动园区虚拟电厂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电力,充分挖掘利用新能源,有效降低电力使用成本。利用“源网荷储”等新型电力系统模式,开发建设用户侧储能、分布式光伏,通过双边交易等市场化方式,保障数据中心用电容量和用电设施需求。推动智能计算在湖南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及重点领域应用。
(七)深化开放合作
发展国际化产品。推动企业开发国产软件多语种版本,在出口的重大装备中整合嵌入国产基础软件,借助整机产品的国际化进程,引领软件产品迈向全球市场。推动重点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绿色标准制定,加强绿色标准国际合作,增强绿色贸易政策的国际衔接,提升绿色智能计算产品的国际影响力。
加速海外推广应用。充分利用省内企业在海外承建的公路、水电、港口、桥梁等重大工程项目,积极推动北斗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推广应用。围绕全球科技创新、文化传播等领域,加快拓展数字文化国际贸易新通道,面向东南亚、非洲等重点市场,打通网络文学、网络视听、动漫游戏出海链路,搭建数字文化产业出海公共服务平台,助推特色应用在海外生根开花。
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发挥湖南会展资源优势,持续扩大世界计算大会、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中非经贸博览会、工业软件创新发展大会、互联网岳麓峰会、马栏山杯国际音视频算法大赛等高端论坛峰会的影响力,吸引外资企业参与峰会活动、宣传推广和投资落地,营造绿色智能计算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引导省内企业和机构积极参与数据流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推动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工作统筹。充分发挥湖南省绿色智能计算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作用,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加强部门沟通协调,及时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加强产业监测统计,定时通报产业发展情况,确保各项任务有效落实。
(二)加大政策支持。积极对接国家部委,争取国家重大产业集群、重大资金项目、重大战略平台等方面的支持。研究出台与产业规划相配套的财政扶持、金融支持、土地保障、人才引进优待、数据要素保障等方面政策措施,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三)完善产业生态。优化产业布局,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加强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建设绿色智能计算创新中心、适配中心、体验中心,完善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提高产业承载能力。创新包容审慎监管,激活各类经营主体积极性,提高产业再投资能力。
(四)筑牢安全屏障。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深度互联和协同响应,促进资源高效配置,降低供应链风险。构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落实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加强网络和数据安全防护能力建设,推动各行业结合自身情况实行分类分级保护。
附件:
责编:朱格林
一审:朱格林
二审:刘艺
三审:毛晓红
来源: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