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只是我们的起点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2-25 16:32:11

文丨刘益兴

2025年2月21日,《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破130亿。

这是又一个崭新的起点,也是又一次争议更甚的烽火台。票房数字的每一次刷新,更像是对民族自信心的一种全新丈量,那跟随票房数字在全球票房榜上跳动的,是一面鲜红的旗帜,更是无数喜爱它的观众的赤诚心意。

这部由中国动画产业齐心协力完成行业托举才推出的电影,打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国产电影票房数据,也使它彻底从一部电影化身为一种新的文化图腾。

《哪吒2》绝非仅限于儿童观赏的动画片范畴,与前作及众多国产动漫电影相比,它的特效表达和故事讲述在中国产业制造、中国文化内核两个方面的卓越之处显而易见。

它票房如此强势确实有积极的一面,当我们看到国产电影登上全球榜单时,内心必然涌动着一种难以言说的自豪。我们渴望它能走得更远,站得更高,更希望用它来表达我们的诉求,即今天的中国,不仅在科技、经济等领域已经追赶世界一流水平,更是在文化领域和价值输出方面寸土必争。

我们期待它能赢得痛痛快快,更期待它让世界看见中国的进步和崛起。然而,它是否真正配得上当前的票房成绩,或者是否需要举国之力来推崇,无论是支持者的拥戴还是反对者的质疑,往往都简化了问题的复杂性。

《哪吒2》是一柄利剑,对内代表了普通观众对商业电影追求流量忽视质量的浮躁风气的抵制和报复,对外代表的是击碎外国民众对中国电影长久以来的滤镜。

任何国家电影工业的发展进步必然是依托于国家整个工业体系的,当年美国大片正是基于这点才最终能风靡全球,而如今《哪吒2》的出现,以及电影中精益求精的特效动画,动摇了以好莱坞为核心的全球电影文化霸权,打破了西方长期主导的话语权。

何为良币,重塑秩序

为什么要以更多的成本和更苛刻的要求去精心打磨《哪吒2》?为什么从特效到分镜,从角色设计到场景搭建,需要有130多家公司参与?为什么明明可以大干快上赚钱的续作,却要足足过了五年才推出?

《哪吒2》的成功说明了一点,那就是从前的廉价特效并非中国特效技术的真实水平,而是资本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的产物。《749局》里让人印象深刻的那对廉价拉胯的主角翅膀,《封神2》里劣质卡通式的三头六臂殷郊法相,这种对观众的敷衍已经到了连掩饰都不屑为之的程度。

票房的红利来得太过轻易,让一些电影人以及背后的资本迷失了方向。

讲好一个故事,本是电影创作最基本的底线。然而,在资本追捧流量明星的风气中,这个简单的准则却被抛诸脑后。当演员能够记住台词、能亲身上场对白都成为值得夸耀的“敬业”表现时,这个行业早已偏离了正轨。

《哪吒2》的爆火,恰似一记响亮的警钟,重重敲响在某些粗制滥造的国产电影的耳边。它的表现不仅是对优质内容的肯定,更是对投机取巧者的当头棒喝,提醒着电影从业者们——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唯有用心打磨作品,才能赢得市场的认可。

前作的投入成本仅为6000万,而第二部的投入成本达到5个亿,整部电影对细节的把控到了极为严格的程度。制作成本是衡量一部动画电影最核心的指标之一,不同于真人电影里需要支付给流量明星的巨额片酬,打造一部动画电影,资金投入得越多,画面就越精细,场景效果就越好,投入的资金都是能实打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感受到满满诚意的。

当然,一部影片肯定不可能获得所有观众的认可,正如《逐梦演艺圈》尚且还有几千的五星好评,每个观众的角度、口味和想法总是不同的。反对者可以从让它变得更好的角度去批评它,就比如电影中涉及屎尿屁的桥段过多、踩烂女性角色裙子的行为存在争议等,但批评是为了让它更好,而指责和谩骂并不是。

在更深层次上,电影特效的较量也远不止于银幕上的视觉奇观,其背后是显卡、芯片与算力的角力场,是国家间科技实力的展现和博弈,十年前的中国动画行业是孕育不出《哪吒2》的。只有当《哪吒2》这样的作品获得成功,电影行业的科技技术达到了一定的水准,资本才愿意静下心来投入重金潜心打磨。

曾几何时,我们感叹"为何我们拍不出这样的电影?",如今却可以自豪地发问"为何他们拍不出这样的电影?"这种转变,正是《哪吒2》作为“良币”的价值所在——它不仅证明了国产电影的实力,更重塑了行业的信心与标准。

何以砺剑,锋芒所向

“以前年少无知!经过千年牢狱,才知这世间规则,由谁制定。”

这句电影中敖闰的台词尽显讽刺的意味,妖被定义的本质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从而被人为污蔑和塑造出来的敌人。那些掌控话语权的群体,往往精于编织对立与制造敌人。

玉虚宫的形象,天元鼎上的符号,象征着仙人身份的绿牌,以及绿牌上的老鹰浮雕,被吸纳进阐教一心一意为阐教去铲除异己的捕妖队,陈塘关里生灵涂炭的凄惨景象,被突然就抓走的土拨鼠、申正道和石矶娘娘,以及那句震耳欲聋的“自诩照世明灯,却干着恃强凌弱、祸乱人间的勾当”,直击某些恶棍流氓的本质,所有的这些就是明喻,就是直晃晃的价值输出。

我们的电影文化向来习惯于含蓄地表达,在过去那个将西方电影奉为圭臬的年代,即便我们努力迎合,换来的也不过是他们居高临下的轻蔑。如今我们就是要让全世界简单明了地看到破局者来了,正如西方一直引以为傲的科技领域在被我们不断地突破和超越,正如国产机器人与西方长久以来的优劣对比,正如人工智能领域Deep Seek与ChatGPT、Grok3等的话语抢夺。

我们终于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不再为了迎合他人的口味而扭曲自己的文化。银幕上展现的不再是他人期待中的东方想象,而是我们真实的文化基因与精神内核。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必然在文化软实力与军事硬实力上双翼齐飞。文化的影响力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而军事实力则似钢铁长城,捍卫尊严。

央视一天连发二十五条新闻来宣传《哪吒2》,国家电影局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哪吒2》特别放映活动,所有的这些其实指向的还是那个我们谈论多年的命题——文化自信,我们在这个命题上过去更多是自我砥砺,而如今,我们正以更开放的姿态,去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影视作品是国家文化输出的战略要地。当一个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历史时刻,作为观众的个体还执着于某一部电影票房上的竞争与得失,不管是支持还是反对,都显得微不足道了。

故事内核所代表的这种文化觉醒与民族复兴的交响,才是真正令人心潮澎湃的宏大叙事。

《哪吒2》虽登顶中国影史巅峰,却绝非孤峰。票房桂冠的得失已无关紧要,因为更优秀的作品必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真正的江河奔涌般的大势所趋。

《哪吒2》只是我们的起点。

责编:刘瀚潞

一审:刘瀚潞

二审:易禹琳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