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小湘丨在希望的田野上

佟秋月   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2025-02-26 12:09:23

2月24日下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有关情况。自23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以来,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三农的广泛关注。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连续出台的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向全党全社会再次发出了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为广大农民群众送上了政策春风和民生关怀。

抓实“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

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文件聚焦“过渡时期即将结束”这一重要节点,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了系统部署,研究制定过渡期后帮扶政策体系。

文件既提出了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等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行之有效的举措,也提出了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等乡村振兴切实可行的方法。

作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过渡期的收官年,文件要求强化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进行开发式帮扶;进行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建立分层分类帮扶制度,通过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等机制给予差异化支持。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致贫,这是‘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

深化农村改革贯穿全篇

用改革的万能钥匙打开三农工作面临的难题,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鲜明的特征。

作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来聚焦三农工作的重要文件,“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被写进了标题,摆在了突出位置。

一号文件在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乡村振兴的投融资机制、县域城乡规划布局、乡村人才培育等许多要素保障和优化配置体制机制方面都提到了改革。正如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涂圣伟所说,“文件里提到改革的事项比较多,归纳起来实际上还是在地、钱和人三个关键要素上。”

一号文件在稳定“三农”工作部署总体格局基础上,将深化农村改革贯穿全篇,总体框架可以概括为“两个持续、四个着力”。

“两个持续”就是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底线任务。

“四个着力”就是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着力推进乡村建设、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着力健全要素保障和优化配置体制机制,这些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任务。

科技赋能是重要议题

在今年的一号文件中,有一个引人关注的亮点: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文件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要求瞄准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农业科研资源力量统筹,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企业;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种;加快国产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等研发应用;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

农业农村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沃土。比如,无人机在植保领域大规模应用,机械化、自动化耕种收获等也在加快普及,现代生物技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在农业农村领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可以预见,生物育种、无人机、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等前沿科技都将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农业,科技创新将为农业强国建设注入澎湃动能。

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的部署更具体

去年,我国克服局部地区高温干旱、极端洪涝、超强台风等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影响,粮食生产再获丰收,2024年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既然粮食连年丰收,我们在一号文件中为何还要强调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粮食生产只能加强,不能放松。决不能因为粮食价格一时低迷,就轻言粮食生产已经过关了。”韩文秀介绍说,粮食生产在一定程度上还是靠天吃饭,既要“人努力”,还要“天帮忙”。

历史经验表明,我国粮食生产往往抓上去很费劲,掉下来比较容易,决不能因为工作松劲懈怠,造成生产大起大落。

文件用将近三分之一篇幅强调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安全,提到粮食、大豆、油菜、花生、油茶、棉花、糖料、天然橡胶、畜牧业等的稳定发展。通过扩大种植面积,全环节管理,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四良结合”等措施,牢牢守住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安全底线。

与往年相比,今年进一步聚焦到单产提升上。据介绍,我国粮食增产主要是靠单产提升,去年全国粮食亩产比上年提高5.1公斤,这对于增产贡献超过八成。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进一步扩大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实施规模”,加力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任务。

“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憧憬富裕幸福乡村生活的歌曲,已经照进了现实,并将越来越美好。

责编:王敦果

一审:王敦果

二审:张马良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