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华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2-26 18:31:51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王振华
1月28日,在湖南省人大预算联网审查监督优秀平台评选中,张家界市人大常委会预算联网监督平台荣登榜单,成功获评“全省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好平台”。
这项突破不仅标志着该市预算监督数字化转型进入新纪元,更折射出张家界市人大以"改革破冰、数智赋能"为核心的监督体系创新之路。
破局:三管齐下构建监督新范式
预算联网监督是新时代对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工作的创新发展。面对“数据孤岛”“审查滞后”等传统监督痛点,张家界市构建起“制度+技术+人才”三位一体的改革矩阵。
市委、市政府将平台建设列为全市重点改革任务,在人财物配置上打破常规:增配3名专业技术编制,设立专项建设资金,创新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白名单机制。市人大常委会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专项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与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形成“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支持、部门协同”的工作格局。
张家界市以“敢为人先”的魄力按下预算联网监督平台建设“快进键”,用“超常规”速度跑出了预算监督改革的“加速度”。
2018年,张家界市人大率先启动一期工程,仅半年便完成硬件部署。2022年,二期建设在全市推进,永定区成为全省首个上线平台的县区,全市于同年9月实现省、市、区县三级数据贯通,成为全省第一个“整体上线、上下贯通”的地市,打造出全省首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人大监督网络。
攻坚:数字利剑穿透预算全周期
平台建得好,关键在“好用”“实用”。
张家界市人大坚持紧扣“看、审、督”功能,创新开发政府债务监督、预算绩效管理等6大特色模块,推动监督从“平面浏览”向“立体穿透”跃升。截至2024年,平台累计出具信息专报37期,形成疑点问题交办函10期,精准锁定预算编制偏差、执行滞后等顽疾。
“在预算全链条,实现监督功能‘张家界定制’。”张家界市人大党组书记、主任田华玉表示,张家界市创造性构建“全息投影式”监督体系,深度挖掘数据的价值,让监督更具“靶向性”。
2024年,该平台智能审查系统在2023年预算草案审查中精准识别出54个财政经费保障类、15个经费增长类异常数据。政府债务模块建立2015年以来的债券数据分析模型,专报多次触发线下调研和常委会审议;招商引资分析模块串联项目全链条数据,为市委决策提供精准导航,形成“线上+线下”并行的新型监督方式;预算审查监督APP则打通代表履职“最后一公里”,实现信息查询、意见反馈“指尖可达”。
聚焦6大模块的“张家界定制”功能,让张家界市人大监督从程序性审查迈向实质性赋能,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实践样本。
蝶变:创新应用释放治理效能
“平台不是‘数据陈列馆’,而是治理‘助推器’。”从顶层设计到场景应用,张家界市人大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持续创新突破,真正推动数字赋能治理。
针对国有资产闲置难题,平台动态监控资产配置使用,发出管理提示促效益提升,打造国有资产“智能管家”。聚焦“过紧日子”要求,实时追踪“三公”经费,倒逼部门强化内控。首创自然资源资产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三级46项指标,为生态保护提供量化支撑,建设生态价值“数字账本”。通过“技术+机制”双创新,监督闭环日益完善,审计整改模块动态跟踪进度,整改实效显著提升,推动审计整改“流程再造”。决算审查多维度分析推动结余资金盘活,部门预算执行率提高。
"我们正在推进监督平台与城市大脑的深度融合。"张家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光明透露,当前,张家界市人大正在推动监督平台加速与财政预算一体化系统实时对接,未来将通过开发更多智能模型、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推动监督从“事后纠偏”转向“全程智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监督动能。
从“追赶者”到“领跑者”,张家界用五年时间完成了预算监督的数字化跃迁。这场以数据为经纬、以创新为底色的改革实践,不仅重塑了人大监督的效能边界,更在武陵山腹地奏响了新时代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铿锵乐章。
责编:上官智慧
一审:上官智慧
二审:田育才
三审:宁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