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桢 龙雨佳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2-26 20:32:11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2月26日讯(通讯员 陈敏桢 龙雨佳)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长期以来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但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干扰素治疗正为乙肝临床治愈带来新的希望。
近日,长沙市第一医院感染科肝病中心成功治愈一例慢性乙肝患者。李先生长期服用核苷(酸)类似物控制病情,但病毒载量始终居高不下,肝功能异常。在医院感染科主任刘长明的建议下,他接受了干扰素治疗。经过48周的规范治疗,李先生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成功转阴,病毒载量检测不到,肝功能恢复正常。目前,他已停药多年,病情稳定,顺利回归正常生活。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慢性肝脏疾病,早期症状隐匿,容易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据统计,全球约2.57亿人感染乙肝病毒,每年约88万人死于乙肝相关疾病,其中中国乙肝患者约2000万至3000万。如何有效治疗乙肝,成为全球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长期以来,乙肝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核苷(酸)类似物,这类药物能抑制病毒复制,但难以彻底清除病毒,患者需长期服药,一旦停药,病毒可能反弹。相比之下,干扰素治疗为乙肝临床治愈提供了新可能。
长沙市第一医院专家介绍,干扰素治疗具有抑制病毒复制,减少体内病毒数量;激活免疫系统,增强免疫细胞对病毒的清除能力;降低肝损伤,减少肝纤维化、肝硬化风险;部分患者可停药,维持长期病毒抑制状态等优势。
专家表示,干扰素治疗虽有助于临床治愈,但并非适用于所有乙肝患者。在决定是否接受干扰素治疗前,需进行肝功能、病毒载量、影像检查等全面评估。此外,干扰素治疗可能伴随发热、乏力、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患者需密切配合医生,定期复查,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责编:唐璐
一审:范远志
二审:黄婷婷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