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株洲交通蓝图出炉 计划修建这些路!

  株洲日报   2025-02-28 23:32:59

启动G4京港澳高速扩容工程项目建设,确保醴娄高速(二期)通车;

推进一批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如S330醴陵市美田桥至贺家桥公路、渌口区淦田至古岳峰公路……

——今年株洲市交通运输工作将重点聚焦这些事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

2024年,株洲交通运输事业亮点多:固定资产投资达130.8亿元,超目标8%;交通结构优化,铁水货运增2.6%,公路货运占比首降90%以下,多式联运收入增速居全省第一;物流降本增效,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降至13.8%,节约成本近6亿;交通网络升级,芦淞机场扩建启动,醴娄、茶常高速通车,湘粤非铁海联运班列破千列,获全国铁水联运优秀案例。

……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2025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站在新起点,株洲正以“逢山开路”之势,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01     130.8亿投资点燃“交通引擎”

抢抓机遇谋项目,攻坚克难促投资。

2024年,全市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30.8亿元,超额完成年初目标任务的8%。其中高速公路等省级项目完成投资72.8亿元,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58亿元,同比增长52.8%。邮政行业业务总量累计完成27.22亿标准量,同比增长4.41%,总量排名全省第4。

投资拉动之下,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质增速。

高速公路提档。醴娄高速(第一阶段石三门枢纽至娄底枢纽)、茶常高速已于2024年12月31日建成通车,醴娄高速第二阶段预计于2025年建成通车,金醴高速预计2025年6月份建成通车。京港澳高速长株段扩容工程将于2025年开工建设。至此,株洲形成了东西南北互联互通交通新格局。

干线公路提标。S330醴陵市美田桥至贺家桥路基建设基本完成,正在开展路面建设;S330渌口淦田至古岳峰一期已基本建设完成,二期已开始启动建设;S204攸县杉仙殿至网株贾山路口项目已发布中标通知书。

农村公路提质。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在原定目标任务142公里的基础上完成171公里,完成占比121%,农村路网整体效能不断提升,有力促进农文旅融合、产加销贯通,乡村产业加速优化升级。

内河航运提升。渌水航道一期工程已纳入部省“十四五”水运规划项目库,并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初稿编制。大唐华银株洲退城进郊煤电项目配套码头工程快速建设,预计2025年5月建成投用。株洲港进一步扩能升级,铜塘湾港区业务实现“爆发式”增长,吞吐量超200万吨,同比增长10.6倍。

成事在敢于谋、勇于担、善于干。

▲ 便捷的高速路网。

一条条高速大通道正点燃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株洲已形成了高速公路“四纵四横”、铁路“四纵三横”、国省道“一射、四纵、八横、八支”路网体系,上栗至醴陵、莲花至衡山、株洲至攸县、株洲城区环线高速(南段)等4条高速公路有望纳入《湖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

株洲市区30分钟、县域60分钟、市域90分钟的“369”快速经济圈基本形成。

02       物流突围,从“南株北郑”到全国标杆

中国铁路版图上,株洲、郑州是南、北两大铁路枢纽,“南株北郑”名声响亮。

但长期以来,株洲的物流基础优势未能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物流补短板,交通当先行。

一年以来,株洲全力抢抓国省战略机遇,高质量开展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行动,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绩效评价获评A类,取得国家全额奖补资金支持。2024年,全市交通领域共争取国省投入资金14.4亿元,越来越多的项目从储备走向实施有了资金保障。一揽子推动株洲铁路综合物流基地、荷塘金山工业园铁路专用线等17个补链强链项目建设。

争取政策支持之外,株洲在优化物流运输结构、提升物流运输效率、扩大现代物流产业规模方面,同样成效显著。

聚焦优结构,强化铁水运输占比。

水运方面,开通“株洲—上海”直达水运航线,争取中车、湘钢、萍钢等企业货运更多采用水路运输,完成铜塘湾港区旗滨码头散货功能提级;铁运方面,坚持投建与货源开拓双线并行,全力打造“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为相关运输企业争取“湘粤非铁海联运铁路运价下浮59%”和“株洲集结中心启运港退税优惠”政策。

聚焦提效率,强化运营管理机制。

创新“湘粤非”与南沙港、盐田港等广东港口“一港通”通关模式,实现“全程提单,一票到底”,整体货物通关周期压缩近30%。推行“湘粤非”“客车化”开行模式,实现“夕发朝至”,“株洲北—南沙港南”直达班列单边运输时效从72小时压缩至20小时。

协调推动铁路部门针对企业实际,定制“一企一策”,实行国际班列运费政府补贴政策,综合物流成本降低20%以上。建成三一智慧钢铁城生态数字化平台、首邦物流智能仓配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国联公铁水联运等信息平台,以公铁水航等公共数据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为核心,整合物流与信息流、资金流,建立部门物流数据资源动态互联机制,促进企业物流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

▲ 运输繁忙的株洲北站货运枢纽。

聚焦扩规模,强化市场主体招引。

高质量举办“株洲现代物流招商大会”和“首届株洲智慧钢铁及物流产业生态大会”,建立全市物流产业链全景图,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搭脉问诊”,组织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路演,始发铁海联运“株洲号”和“醴陵号”,对外发布物流招商项目40个,现场集中签约项目26个。

截至目前,补链强链项目已完成投资8.3亿元。我市形成了以“株洲港和株洲北站”为中心,以铁路专用线为网络,覆盖周边主要产业园区的铁、公、水综合物流体系。

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公路、水运、铁路货运量占比分别为88.12%、4.55%、7.33%,铁水货运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6个百分点,公路货运占比为历史最低,首次降低至90%以下,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经营性收入增速达83.8%,增速排名全省第一,我市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此前的14.2%下降至13.8%,全年节约社会物流成本近6亿元。

03      民生“小切口”撬动幸福“大场景”

交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生活,株洲从提升服务品质入手,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聚焦群众反映强烈出行难的突出问题,全力推动了一批运输服务便民工程建设。株洲高铁西站全面提质改造升级,一层基本站台和旅客活动平台增设垂直电梯,群众反映进站乘车不便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闲置多年的株洲汽车客运西站正式启动运营,广大旅客出行服务更加舒适便捷。

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全市公交车成本规制改革全面完成,公交行业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交通不断推进,城区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占比达100%,新增及调整公交线路3条,开通敬老爱老公交线路2条,开通定制客运班线95条。

高效推动出租车和网约车行业健康发展,新一轮巡游出租车经营权投放全面完成,为城区1946名巡游出租车个体和717台公车公营业户办理了延续经营(变更),实现了“零投诉、零舆情”目标。

全面开放普货道路运输从业资格“直领”渠道,市本级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从2022年的138项精简至2024年的108项,全面推行“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实现100个道路运输业务办理事项的省、市、县三级无差别受理、一站办结,平均缩短审批时限40%以上。

聚焦风电叶片产业发展,联系时代新材等源头企业,通过邀请省厅领导专家走访调研、召开现场办公会等方式,妥善解决了风电叶片等超长大件运输通行难、审批慢等“急难愁盼”问题。全年许可跨市跨省风电叶片运输约3000件次。

▲ 通村达组的农村道路。

省市民生实事农村公路建设目标超额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完成171公里,为年度任务的121%;农村公路安防工程完成1280公里,为年度任务的100.3%;危桥改造完成32座,为年度任务的160%。城乡客运一体化、客货邮融合发展稳定运行,“一站多点”的便民服务网逐步形成。


04
       2025冲锋号!今年全市交通运输工作重点聚焦这些事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今年交通运输工作意义重大。春节过后,我市全面推进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复工复产。


新春即抢跑,眼下,全市各地抢抓建设进度,沪昆高速金醴扩容项目、大唐华银株洲电厂码头项目、醴娄高速项目等施工现场一片繁忙。

2025年,全市交通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完成约100亿元,省交通运输厅下达的投资计划完成率100%以上。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长5%;水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长10%;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增长15%;装卸搬运营业收入和多式联运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0%和40%。

实现以上目标,我市将从扩大有效投资、物流降本增效、科技融合发展、交通服务提升、行业安全发展以及全面从严治党等6大方面持续发力。

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今年将启动G4京港澳高速扩容工程项目建设,确保醴娄高速(二期)顺利通车。持续推进S330醴陵市美田桥至贺家桥公路工程、S330渌口区淦田至古岳峰公路工程等一批国省干线公路建设,高质量建成大唐华银电厂码头等一批全市重点项目,全力推进株洲港铜塘湾港区铁路专用线工程等一批补链强链项目建设。

在推进物流降本增效方面,以运输结构调整为抓手,统筹推进基础设施提档、产业协同创新和生产力转型升级,力争到2025年底实现铁路、水路货运量占比突破12.5%的目标。

铁路方面,加快株洲金山工业园产业新城铁路专用线、醴陵湘赣多式联运国际物流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实现铁路专用线“进港区、进园区、进厂区”,形成“干线铁路+园区支线+企业专线”三级铁路运输网络。

水运方面,依托湘江黄金水道,推进霞湾港多式联运枢纽改造,改造1个千吨级散货泊位和智能化物流设施,同步开展湘江Ⅱ级航道整治工程,实现2000吨级船舶常年通航。

同时,围绕株洲“3+3+2”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产业物流走廊,创新“物流+商贸”生态,构建物流服务产业的发展格局,在航空零部件、轨道交通、芦淞服饰等产业上利用好湘粤非铁海联运招牌,力争增开定时定班的铁水航线。力争到2025年,全市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下降到13.5%以下。

在交通服务提升方面,高质量实施普通国省道大中修,提升“好路率”指标,坚持“四好农村路”发展,不断提升株洲交通美誉度。到2025年底,新增纳入交通运输部门管养范围农村公路1757公里,完成“三路”建设132公里,普通国省干线安防设施精细化提升204公里,国省道危桥(隧)改造26座,攻坚克难推进沩山镇等偏远乡镇实现通三级路。

责编:林洁

一审:林洁

二审:郑旋

三审:李伟锋

来源:株洲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