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03-04 17:11:21
2月17日上午,省残联第八届主席团第三次会议暨2025年全省残联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其中,长沙市在会议上就发展特殊教育作经验发言。
省残联第八届主席团第三次会议暨2025年全省残联工作会议上,长沙市残联作典型发言。
发展特殊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改善残疾人基本民生的重要任务。2024年,长沙市残联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探索创新,以康教融合新模式引领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2024年残疾儿童康复满意率从95%上升到98%,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比例从14.38%下降到10.67%。
创新康教融合模式,构建一体化服务体系
深化融合理念。儿童期是残疾康复的黄金时期,传统的康复和教育分离模式难以满足残疾儿童全面发展需求。长沙认真落实省委书记沈晓明关于医教康融合的指示精神,创新提出“康复即教育、教育即康复”理念,探索建立康复和教育深度融合的新模式,为残疾学生提供全方位、系统化的支持服务。
推进融合实践。统筹整合残联、教育部门资源,指导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与中小学开展“康教融合”试点。2024年,在市区残联的指导下,开福区润苗康复中心与沙坪实验小学、浏阳市集里医院与大塘小学率先开展康复服务进校园试点。雨花区爱萌特殊儿童康复中心争取长沙市慈善总会项目支持,推动特殊儿童进入幼儿园开展融合教育。通过机构融合、课程融合、师资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彰显融合成效。康教融合新模式打破了传统教育与康复之间的壁垒,为特殊儿童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服务。康复服务进校园得到残疾儿童家长的高度评价,残疾儿童社会参与度显著提升,全面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这一创新实践为全市推广医教康融合服务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完善扶残助学机制,构建全链条支持体系
实现助学补助全覆盖。自2020年起,长沙市全面推行残疾学生和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助学补助全覆盖政策,对就读高中及以上(含特校和中职)的残疾学生及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提供3000-6000元的助学补助。五年来,市本级财政累计投入3000万元,每年惠及约5000名残疾学生和家庭,有效减轻了经济负担,激发了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积极性。
实施高考特别关爱行动。针对残疾高考生这一特殊群体,市残联连续两年开展特别关爱行动,为每位考生发放1000元慰问金,并提供心理辅导、助学政策上门解读、爱心送考等全方位服务。这些举措有效缓解了残疾高考生的考前压力,为他们圆梦高考提供了有力支持。
强化大学生就业服务。建立残疾大学生就业创业帮扶机制,通过职业能力测评、就业指导、专场招聘会等措施,提供精准化就业服务。市、区县(市)两级残联联动,连续三年实现残疾人大学生就业率100%,为残疾大学生顺利融入社会提供了坚实保障。
健全协同推进机制,构建全方位保障体系
建立多方协同机制。在市政府的统筹领导下,建立由教育、发改、财政、编办、人社、民政、残联、卫健等部门共同参与的特殊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特殊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全面落实“四免四补”政策,确保残疾学生生均8000元的经费保障,落实特教老师15%的特殊教育津贴和人均绩效60%的岗位补助,为特殊教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完善专业康复体系。健全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网络,确保每个区县(市)至少有一所学校与一家康复机构开展康复教育融合衔接。建立医疗、教育、康复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为残疾儿童提供专业康复、教育支持和家长协同等综合服务。2024年,全市54家定点儿童康复机构为4943名残疾儿童提供服务,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8.66%。
构建普特融合体系。将新建普特融合学校纳入民生实事工程,加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目前,全市已建立市、区县(市)两级特殊教育资源与指导中心10个,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10个,特殊教育学校5所,普特融合学校19所,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58个,形成了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依托,民办康复教育机构和“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发展格局。2025年将进一步优化服务,把送教上门比例降低至10%以内。
责编:黄伊婷
一审:黄伊婷
二审:张马良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