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辉才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3-06 13:11:55
文|贺辉才
在华夏浩瀚的书法星空中,有两颗耀眼的星辰,从湖湘大地的深厚文化土壤中升起,以其独特光芒照亮了千年书坛。他们,便是欧阳询与怀素。
我非常崇敬欧阳询与怀素两位书法巨人。
来长沙几年了,总想去欧阳询故里拜谒,一直没有成行。这两天春风和煦,气候宜人。我与家人乘车来到了欧阳询故里。
欧阳询故里位于长沙市望城区书堂山。书堂山,泉壑幽邃,瑞霭萦回,古树参天,是个风景秀丽的好地方。欧阳询纪念馆、欧阳阁、欧阳询祖居、洗笔泉、欧阳询衣冠冢皆坐落在书堂山半腰及山顶。
我们在欧阳询纪念馆了解到:
晋之永宁年间,欧阳世族迁居书堂山,历南齐、梁、陈至今有一千七百余年,其间甲第连云,冠盖如织,门庭显赫,人文鼎盛,代有英贤。尤其唐代为高光时期。 祖父欧阳頠,南朝梁、陈时期的将领。父亲欧阳纥,欧阳頠之子。在陈朝官至广州刺史。欧阳询有多个儿子,其中欧阳通最为知名。欧阳通自幼受父亲书法熏陶,勤奋学习书法,得其真传,书法风格与欧阳询相近,世称“小欧”。书堂山就是欧阳询父子研习书法的地方,洗笔泉边曾留下他们的身影。
踏入欧阳询祖居,仿佛踏入时光回廊,湘地的古朴气息扑面而来。每一方砖石,都承载着岁月记忆;每一缕微风,似乎都裹挟着翰墨余韵。端详故居中陈列的碑帖拓本,“欧体”书法的魅力展露无遗。欧阳阁前矗立着《九成宫》石碑,其笔画果敢,如刀刻斧凿,似高山坠石,沉稳有力。一笔一画间,严谨法度中蕴含灵动变化,恰似湘地山水,既有峰峦的刚硬,又有溪流的婉转。欧阳询在这湘地故居,于寂静中揣摩笔法,融合南北书风精髓,终使“欧体”成为书法史上的一座丰碑,影响深远。
在返回的途中,由欧阳询联想到怀素。
同样诞生于湘地,怀素以狂草独步书坛,欧阳询则以欧体名世,皆是后世仰望的两颗耀眼的巨星。
怀素出生于唐代永州零陵(今湖南永州),后移居长沙。他是钱起的侄子,俗姓钱,字藏真,十岁时便出家为僧,法号怀素。怀素早年在湘地古寺中,以蕉叶为纸,用湘水研墨,日夜苦练。为了提升自己的书法技艺,怀素踏上了万里征途,向张旭的弟子邬彤学习,从中汲取了张芝、张旭草书和王献之书法的精髓。他还曾走访名家,与颜真卿交流笔法,并拜颜真卿为师。颜真卿的“十二笔意”对怀素影响深远,使其书法技艺大进。 怀素晚年寓居四川成都宝园寺,继续潜心书法创作。他因风痹病而圆寂,享年六十三岁。
欧阳询与怀素,两位唐代书法界的璀璨明星,虽生于同一时代,同为湖湘精英,却在书法的瀚海中各自扬帆,绽放出异彩纷呈的光芒。他们如同书法宇宙中的双子星,既有着书法艺术的共通之处,又各自拥有独一无二的艺术特色,共同织就了唐代书法的辉煌篇章。
欧阳询,楷书大家,其书严谨工整,法度森严,如同一位老成持重的学者,字字珠玑,透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代表作 《九成宫醴泉铭》《虞恭公碑》《化度寺碑》。而怀素,则以草书见长,笔走龙蛇,奔放不羁,宛如一位自由灵魂的乐者,以笔墨为弦,奏响生命的狂想曲。如同狂风中的舞者,自由而不羁,奔放而热烈。他的笔触,时而轻盈如羽,时而重若千钧,每一笔都充满了生命的律动和情感的宣泄。代表作《自叙帖》《小字千字文》等。尽管书体迥异,但两人都深谙书法之道,既传承古人之法,又勇于创新,将个人情感与书法技艺完美融合,展现出书法艺术的无限魅力。
欧阳询与怀素,虽风格截然不同,但对书法的热爱与执着,如同湘地的山脉,坚定不移。他们从湘地出发,以笔为剑,以墨为刃,在书法的江湖中闯出一片天地。他们的作品,承载着湘地的灵秀与厚重,成为湖湘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瑰宝,激励着无数后人在书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让湘墨的芬芳,在岁月长河中永远飘荡。
责编:刘涛
一审:刘涛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