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华 牛桂晓 新湘评论 2025-03-06 17:48:09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努力取得更大成效,确保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落地落实,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重要论述,深化了党对管党治党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对于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保障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具有重要意义。
切实推进政治监督,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说到做到
政治监督是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保障,是督促全党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有力举措,具有极强的政治性和政策性,是坚持党的自我革命、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途径,将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推进政治监督,要坚持不懈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为新时代新征程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开展反腐败斗争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切实推进政治监督,要坚持不懈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以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准确把握党中央对本地区本部门本领域改革发展的目标定位和部署要求,确保全党思想统一、方向一致。
推进政治监督,要牢牢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切实推进政治监督,必须牢牢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最高政治原则,督促广大党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坚持用改革精神深化政治巡视巡察,更好发挥综合监督作用。要把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突出位置,聚焦政治忠诚、政治安全、政治责任、政治立场、党内政治生活,及时发现、着力解决“七个有之”问题,坚决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同危害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的人和事作坚决斗争,坚决纠正政治偏差,及时消除政治隐患,确保言行一致、令行禁止。
推进政治监督,要始终确保党中央政策的贯彻落实。政治监督作为督促全党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有力举措,必须保证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监督就跟进到哪里,确保党中央号令贯彻落实到“最后一公里”。切实推进政治监督,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坚持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实情况作为政治监督重点,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部署,加强对政策执行、项目落地、资金使用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合力推动改革攻坚、促进高质量发展。要紧紧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强监督,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
将党的纪律建设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引导党员干部把纪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把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不断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各项纪律全面从严、一严到底。只有坚持将党的纪律建设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才能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引导党员、干部把他律转化为自律,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
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的纪律教育机制,不断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根据党中央部署要求,2024年4月至7月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着力解决了一些党员、干部对党规党纪不上心、不了解、不掌握等问题,推动各级党组织和领导班子从严抓好党的纪律建设,推动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取得明显成效。同时要看到,纪律教育是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要进一步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就必须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建立经常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纪律教育机制,注重将党纪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切实将纪律教育与党性教育、廉洁教育贯通起来,使纪律教育贯穿干部成长全周期、融入组织管理全过程,不断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做到执纪必严、违纪必究。党的纪律是党的生命,党组织必须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共产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约束。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遵守党的纪律是无条件的,要说到做到,有纪必执,有违必查,而不能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不能把纪律作为一个软约束或是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2024年1月至11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四风”问题19.2万起,批评教育和处理26.9万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8.8万人。只有坚持执纪必严、违纪必究,对违规违纪、破坏法规制度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的行为,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才能使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形成遵规守纪的高度自觉。
准确运用“四种形态”,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统一起来。“四种形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理论、实践和制度创新。首先要注重运用好第一种形态,紧盯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关键敏感岗位、年轻干部,做细做实日常监督,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切实用第一种形态管住大多数。其次要准确运用好后面三种形态,使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违纪处理的大多数,党纪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的成为少数,严重违纪涉嫌犯罪追究刑事责任的成为极少数,在问题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都及时纠正,实现“惩治极少数”和“管住大多数”协同并进,营造锐意进取、奋勇争先、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和良好环境。
深入开展风腐同查同治,推动正风反腐一体深化
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根同源,都是党员干部背离初心使命、理想信念动摇、漠视群众利益的外化表现,是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要从问题入手,抽丝剥茧,查找根源,深化改革,破立并举,以同查同治推动正风反腐一体深化。
始终坚持零容忍,严肃查处、纠治“四风”问题。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在实践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作风建设。2024年,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25275起。至此,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已连续136个月公布全国查处数据。全党上下锲而不舍地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不断强化正风肃纪,严肃查处顶风违纪、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是作风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的必然要求。领导干部作为党治国理政的骨干力量,要树牢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要引导和推动领导干部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精神境界、道德修养,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以改革精神破解顽瘴痼疾,以改革思路深化问题整治,加强外在的制度与纪律约束。
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坚决清除系统性腐败风险隐患。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进入新时代,面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突出问题,党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断纯洁干部队伍,维护了党的形象,巩固了红色江山,赢得了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历史主动,赢得了党团结带领全体人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共同奋斗的历史主动。2024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了58名中管干部接受审查调查的消息,释放出反腐败斗争保持高压态势的强烈信号。不断推进反腐败斗争,必须坚持以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清除系统性腐败风险隐患,坚决惩治金融、国企、能源、医药、教育、园区、乡村振兴、工程建设和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腐败,严肃查处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违规决策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问题,坚决查处那些拉干部下水、危害一方的行贿人,加大跨境腐败惩治和追逃防逃追赃力度。
增强以案促改促治实效,丰富防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有效办法。查办案件不是目的,推动治理才是根本。新时代以来,随着外部形势不断变化,各种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花样翻新、手段升级,更具有伪装性、欺骗性、迷惑性。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更要以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做好以案促改促治工作,准确把握一体推进“三不腐”和深化以案促改促治工作的内在联系,加大对“影子股东”、期权腐败、政商“旋转门”、“逃逸式辞职”等新型隐性腐败的查处力度,对索取收受商业机会、股权交易、放贷收息等问题深入研究,从查办的案件中及时总结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高发领域和环节、深层原因和规律,把查办案件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贯通起来,丰富防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有效办法,完善权力配置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切实提升做好以案促改促治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坚持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彻底根除风腐交织问题和共性源头。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虽然在表现形式和危害程度上有所不同,但是互为表里、同根同源。2024年4月起,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在全国范围内查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超过50万件,深刻体现出党中央对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坚持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以‘同查’严惩风腐交织问题,以‘同治’铲除风腐共性根源”。以“同查”严惩风腐交织问题,即在查处“四风”问题时深挖背后的请托办事、利益输送等腐败问题,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治由明转暗、改头换面的不正之风,实现“由风查腐”。以“同治”铲除风腐共性根源,即在惩治腐败问题过程中及时发现不良苗头,精准鉴别和整治容易演变为腐败的作风问题,有针对性地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实现“由腐纠风”。通过风腐同查同治,以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持续释放治理作风问题和惩治腐败的综合效能,一体推进正风肃纪反腐向纵深发展。
(作者分别系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当代中国研究所访问学者、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中医药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责编:王敦果
一审:王敦果
二审:张马良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湘评论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