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小湘丨听,全国两会上的民生之音

李立颖   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2025-03-06 17:50:04

伴随着春天的脚步,中国进入两会时间。每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和代表委员深入交流,念念不忘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一句句询问,一次次关心,诠释着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

词之热议 盼之热切

3月1日,人民网发布了2025年全国两会热词调查结果,“民生保障”位列第一位。辛小湘回顾了近十年来的两会热词调查,民生话题总是位列其中。

“希望加强老年医疗健康服务的基层社区覆盖力度”“希望加强基层社区对儿童及其家庭服务的支持”“希望完善就业公共服务制度建设,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随着两会的召开,线上各种各样的民生期待汇聚到“许愿池”。

湖南永州市零陵区七里店街道神仙岭社区的沐邻社区食堂方便老年人就餐,湖南关爱“一老一小”,托起“朝夕美好”。

全国两会历来听民声、解民忧,一大批民生实事办妥办实。2023年9月,民政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该方案的出台采纳了全国人大代表方燕“关于解决老年人居家养老吃饭难问题的建议”;2024年11月,国家卫健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指导意见》,该意见采纳了全国人大代表张俊杰“关于加快推进医学影像‘云胶片’应用的建议”……许多新期待在全国两会上找到答案。

民之所盼 政之所向

民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注的重点,心心念之,时时放心不下。

201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59次“到团组”与代表委员亲切交流。问答之间,民生大计在桩桩件件百姓“小事”中酝酿生发。

2016年3月6日,总书记来到湖南代表团,关切询问十八洞村“去年有多少人娶媳妇儿?”

2017年3月8日,总书记来到四川代表团,特别提到凉山州“悬崖村”村民们的出行状态令人揪心。2022年全国两会上,关切询问“乡亲们都下来了吧?孩子上学、老人看病,都下山住了吧?”

2024年3月5日,总书记来到江苏代表团,当得知张家港市永联村前一年村民人均纯收入7.3万元、村民人均二次分配1.7万元时,总书记高兴地说“这个收入情况还是很厉害的”,叮嘱“要继续推进共同富裕,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湖南省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拓展和延伸“互联网+医疗”的服务内涵,进一步满足患者对“云上”就诊的多元需求。图源:湖南日报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看见了群众对教育的聚焦,就持续发力提升教育公平与质量等;认识了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就协同发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高水平监管体系、培育食品安全文化等;理解了求职者对就业的期待,就加强保障优化就业渠道和创业环境等;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感受,下大功夫均衡医疗资源等……这已经成为全国两会与人民群众间搭起的“连心桥”,群众的呼声意愿在这里做到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

在湖南,省委省政府连续22年组织举办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一桩桩、一件件重点民生实事推进落实,让“民生卷”更加精彩,让“幸福湘”更加可及。

发展向前 民生向暖

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民生难点,怎么让桩桩件件民生实事嵌入中国式民主的全链条中?

把“小”汇聚成“大”。代表委员上承国家之“大”,下连个体之“小”,把人民群众“美好期盼”与“急难愁盼”带到两会,让“盼的事”与“干的事”高度契合。围绕群众关心的重点领域,多提贴合民心民意的建言,比如建立食品安全监督体系、推进医保管理体制改革、解决失地农民生活保障等,心系“万家灯火”、情牵“柴米油盐”,满足人民群众期待。

让“大”覆盖到“小”。如何让民生政策紧扣百姓关切,让“大”的国家方针与“小”的个体感受实现双向奔赴,需要给出“解题思路”。如2025年湖南省十大重点民生实事中的“两个促进”“四个提升”“四个加强”,既办长远大事,又办身边小事;既有总体受益,又有分类保障;既回答新课题,又续写老文章;既投资于物,又投资于人。

将“点”扩散成“面”。代表委员在会前积极开展调研、走访、座谈,通过群众身边的代表家站、基层联系点,倾听群众意见建议,把问题矛盾收集起来,集中反映,寻求解决办法。站在“十四五”收官之年、“十五五”谋划之年这个关键时间节点,透过两会这扇观大局、察大势、明要事的窗口,聚焦民生实事,形成为“国之大者”谋与思、为“民之关切”鼓与呼的两会共识。

责编:王敦果

一审:王敦果

二审:张马良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