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云南|苍山洱海间流动的“绿色答卷”

王丹 杨猛 郎晶晶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2025-03-08 21:34:00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 王丹 杨猛 郎晶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四次给云南省各族干部群众回信、给第六届南博会和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致贺信,赋予云南“一个跨越”“三个定位”等重大使命,为云南在新时代全国战略布局中确定了新坐标新定位,擘画了云南发展的美好蓝图,给予云南省干部群众巨大鼓舞和奋斗指引。

牢记总书记嘱托,云南认真学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扛牢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政治担当,坚持保护为先、治污为重、扩绿为基、转型为要、发展为本,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切实守护好绿水青山、实现好金山银山。

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张广玉 摄

胸怀“国之大者”,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昭通市镇雄县赤水源镇银厂村,晨曦初照,穿透薄雾洒向赤水河,一幅纯净唯美的画面。赤水河全长436.5公里,作为长江上游唯一一条保持自然流态的一级支流,是呵护长江上游森林湖泊之绿、留住长江生态之美的关键区域。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昭通市在赤水河流域17座小水电站全部稳妥退出的基础上,完成退出小水电站生态修复,率先在云贵川三省赤水河流域实现干支流无小水电,流域出境断面水质连续5年保持Ⅱ类。2023年,赤水河(昭通段)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流域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守护“一江清水出云南”。

昭通境内的赤水河 柴峻峰 摄

在国家“两屏三带”十大生态安全屏障中,云南肩负着西部高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三大生态安全屏障的建设任务,生态区位极其重要。坚决扛牢扛实赤水河流域(云南段)保护修复的“源头责任”,云南胸怀“国之大者”,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为全国战略作出贡献。

云南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主战场”,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新成效。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连续十年超过98%,细颗粒物浓度下降至20.4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降低7.3%,空气质量持续保持全国领先。泸沽湖(云南部分)、赤水河(昭通段)、独龙江被评为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已经成为旅居云南的鲜明标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美好生活在云南”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诗和远方。

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5.25%、森林蓄积量达21.44亿立方米,均位居全国前列。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各类自然保护地333处。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生态安全体系,健全生物生态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全省90%的典型生态系统和85%的重点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拯救和保存了大批珍稀物种和濒危物种资源。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跨境大气污染防治、跨界水污染防治、应对气候变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等交流合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生态安全风险,为国家生态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建设美丽云南,打造全国标杆典范

总面积超过40万公顷的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近30年来发现新物种最多的地区,生态价值令世界瞩目。

保护高黎贡山,保山市建立起四级网格责任管理体系,探索形成社区共管、影像保护、近地保护、生态移民、走廊带保护的“五种管护模式”,有序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生物医药等高黎贡山特色产业。怒江州启动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核心区五年行动,加快高黎贡山国家公园建设,组建高黎贡山保护专业队,有效提升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与保护意识。

高黎贡山怒江片区最大的木克基高山湿地 罗云成 摄

如今,高黎贡山已成为全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的典范,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评估达到最高Ⅴ级安全等级,被纳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格,是云南唯一入选的保护区。

作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世界花园”的云南,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交汇点。在答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这一时代课题上,云南有条件率先做到、有责任成为样板、有信心打造典范。

云南率先出台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性法规、发布省级生物多样性白皮书,建成全国唯一、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高等植物、脊椎动物和大型真菌种类均占全国50%以上,生物种类及特有类型居全国之首。成功举办COP15会议和城市生物多样性国际论坛等,收获“昆明宣言”“昆蒙框架”重大成果,云南亚洲象“北上南归”引发全世界围观,中国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倡导者和引领者,云南在此中持续贡献着智慧和方案。

贵州日报链接: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云南|苍山洱海间流动的“绿色答卷”


责编:黄馨怡

一审:莫成

二审:杨元崇

三审:张颐佳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