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宁夏|从“干沙滩”到“金沙滩”的减贫奇迹

陈郁 李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2025-03-08 21:51:20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时政频道记者 陈郁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视觉频道记者 李涛

乙巳新春,春寒料峭。

贺兰山下,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还没有从过年的喜庆氛围中苏醒过来,村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还在围绕不久前举行的秧歌社火大赛暨巡游展演活动展开。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福宁村村民谢兴昌像往常一样,来到自家的山海小院,忙碌起来。他说:“忙惯了,闲不住。这个小院前后投资800多万元,倾注了我们全家大半辈子的积蓄和心血,累计接待游客数万人次,是记录西海固移民生活变迁的一扇窗口,我会一直做下去。”

说起今天的幸福生活,谢兴昌笑得像个孩子。

在闽宁镇,6万多移民全部来自被誉为“中国贫困之冠”的西海固地区。

1997年春天,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西海固连续多日基层调研,被这片土地的贫困深深震撼,下定决心推进对口帮扶。他对东西部协作共建移民村的做法很感兴趣,提出要“让移民迁得出、稳得住、致得富”。在银川西南郊区考察时,习近平亲自圈定银川西南玉泉营一带作为移民村选址,并命名“闽宁村”。

1997年7月15日,这是一个改变很多人命运的日子。

空中鸟瞰闽宁镇,昔日黄沙滩变成如今的金沙滩。

那一天,闽宁村正式奠基。奠基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来了贺信说,“闽宁村的正式兴建,是闽宁两省区开展对口扶贫协作的一项重要成果。闽宁村现在是个干沙滩,将来会是一个金沙滩。”这个村庄的名字里,镶嵌进了两个省区的简称,一个“闽”字,一个“宁”字,将两省区的情缘深深植入村庄的血液里。

谢兴昌就是闽宁村的第一批移民之一。那一年,42岁的他带着老婆和5个娃娃,扛起一根扁担,挑起全部家当,从西吉县王民乡红太村投奔到这里。

心之向往的新家,却给了谢兴昌一家人“当头一棒”:滚滚沙尘裹着碎石四处飞舞。谢兴昌回忆说:“盖了两间土房子,地里尽是大石头,娃娃们都抱怨说,搬到这个地方,粮食吃完了干啥去呢?”

谢兴昌指着墙上的老照片,给谢孜涵姐弟俩讲述在西海固老家的艰难岁月。

但在闽宁村奠基仪式上听到习近平的贺信后,谢兴昌打消了顾虑,返回西吉县动员大山沟里的乡亲们搬迁。“当时闽宁村还是一片荒滩,该怎么说服老家的乡亲呢?”谢兴昌犯了难。

启程不久的路上,他看到路边有两块绿油油的农田,一块高粱,一块玉米,长势特别好,于是灵机一动:下车掰了4个玉米棒子、4个高粱穗,带回老家。回去他给村民讲,“这就是希望,那里现在虽然什么都没有,但引来黄河水后,就能长出这么好的粮食。”

那次动员,他成功说动了13户村民移民搬迁,成为闽宁村第一批移民搬迁户。移民渐渐多了起来,谢兴昌前后担任了闽宁村两届村党支部书记。后来,这段故事被原封不动地搬到了热播电视剧《山海情》剧情里面。

作为闽宁协作共建的起点,闽宁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见证了闽、宁携手从单向扶贫到互利共赢的20多年艰辛路及对口扶贫协作的伟大成就。2001年12月1日,自治区政府正式批准在闽宁村的基础上成立闽宁镇。

闽宁镇原隆村的昌盛光伏生态科技园,281栋光伏大棚星罗棋布。

起高楼、修马路、种葡萄、建酒庄……学校、幼儿园、居民安置区已经建成,30MW光伏电站并网发电,设施大棚投入生产,万亩草畜基地竣工,肉牛养殖基地存栏近7000头,“宁酒、闽茶”文化交融的商业区已经开发,西线高速公路通车,闽宁扶贫产业园里企业陆续入驻,项目带动、产业协作、科技扶贫、劳务培训、劳务输出、企业参与、社会支持,闽宁镇已经成为中国东西对口扶贫协作和中国特色扶贫的经典样本。

20多年过去,曾经8000多人的闽宁村已经成长为6万多人的闽宁镇。

原隆村村民方金钟正在打理自己的花卉摊位。他是一位残疾人,但依靠花卉种植和年底托底分红,年收入数万元。

经过20多年的不懈奋斗,闽宁镇形成了特色种植、特色养殖、文化旅游、设施农业、商贸物流等一批特色优势产业,移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搬迁之初的500元跃升到1.8万多元。这个当初被村民形容为“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十里无人烟、风吹沙石跑”的“干沙滩”,变成了现在绿树成荫、良田万顷、经济繁荣、百姓富裕的“金沙滩”。

位于原隆村的闽宁禾美电商帮扶车间,带货主播正在整理当地的土特产。

2016年7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考察。

看到移民生活过得红火,习近平很欣慰,他说:“看到你们开始过上好日子,脸上洋溢着幸福,我感到很欣慰。闽宁镇探索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我们要把这个宝贵经验向全国推广。”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当闽宁镇党委书记张文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接过“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奖牌时,总书记深情寄语:“一以贯之,刮目相看!”

在闽宁镇的带动下,宁夏已相继“孵化”出160多个闽宁示范村,建设了闽宁镇、石狮镇、惠安村、南苑村、团结村等一批生态移民示范村镇。

在总书记曾驻足过的闽宁镇原隆村农业科技大棚里,昌盛光伏科技生态园总经理庞红正在采摘蘑菇。

闽宁镇的诞生与兴起,承载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倾注了闽宁两地领导的心血。这里是中国扶贫攻坚伟大工程的一个缩影,演绎着两个省区对口协作、携手共进的手足之情,编织着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梦想。

从“干沙滩”到“金沙滩”,20多年来,吊庄移民挪出了“穷窝子”,发展产业改变了穷日子,兴学重教拔掉了穷根子,完善保障解除了穷绊子,改善生态摒弃了穷路子,发展前景越来越好。

山海情的故事,还远没有结束……

贵州日报链接: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宁夏|从“干沙滩”到“金沙滩”的减贫奇迹


责编:黄馨怡

一审:莫成

二审:杨元崇

三审:张颐佳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