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王界明先生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3-09 11:44:12

文|袁杰伟

清晨起来翻看手机,突然获悉王界明先生离世。甚感惊讶,甚感突然,甚为伤怀!

这样一位在群里,在网络媒体中频频露脸的乐观的文艺界资深人士,这样一位明朗、快乐、无城府的文艺达人,怎么突然就离去了呢?

世事无常,天命难违,怎不令人感慨万千!

与界明先生初相识,应是在2007年。那年春天,我的第一本杂文集《第三只眼》在娄底新华书店首发后不久,在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参加的一个活动时,一位留着遮耳长发、皱纹像树皮一样深厚、双眼炯炯发亮、不太修饰外表的长者热情地上来跟我打招呼,他先向我伸出大拇指,继而又热情地握着我的手,久久不松,说起话来长篇大论,大赞我的文章如何如何好,然后又对有些文章的观点表示不赞同。

其时我四十出头,觉得自己是文艺界的小字号,突然有这样的长者对自己的作品如此关注、如此认可,又如此真切地交流,颇感惶恐。我渐渐地了解到,他曾经在国企担任中层领导职务,是单位的文艺骨干,文学、书法、绘画样样拿得起,放得下。

文人多清高。界明先生也不例外。有一次我在忙于俗事,界明先生发给我的信息久久没有回。几个小时后,界明先生又发来信息:“是不屑?还是不愿?”态度甚为凌厉。我自知疏忽,连忙给回了信息,他才又回了笑脸。

几年前,界明先生和他妹妹宝岛阿华申请加入市民协,我把会员证办好后,拍个照发给他,让他方便时来取。界明先生看了后,说年龄写错了,字也写得不好看,他要自己来写,重新办一个。我便在办公室等他,他重新给他和妹妹写了一个会员证,字写得非常漂亮。

从此,他们兄妹便经常参加市民协的活动。市民协举办年会,我发私信给界明先生,请他写几幅作品当作奖品。界明先生毫不推辞就写了。从此,每次搞重大活动,界明先生或主动写书法作品以示祝贺,或事先写好作品带到会场作奖品,或现场创作书法作品,丝毫不吝惜自己的才情,也从不索要报酬,给每次活动增添了很多亮色。他因此曾被评为市民协先进个人。

我在诺贝书店搞《毛板船》首发式,在娄底图书馆搞《梅山红》首发式,他和妹妹都前来购书并写书法作品表示祝贺。他的妹妹宝岛阿华还写了很有分量的评论,发在省作协陈嵘老师主理的公众号《湖湘文学》上。

界明先生七十岁生日那天,给我发了一条私信,请我去酒店聚餐。我看了信息,他没有写我的名字,感觉这是群发的。再者,我以什么身份去呢?以晚辈肯定不合适,我父亲九十多岁了。以老弟的身份去当然可以,但他这个又不像做酒,只是“聚聚”。那天又忙,竟没有去,也没有回信息。那天他也没有再给我来信息。

几天后碰到界明先生,我有点不好意思。他竟然忘了此事似的,压根就没提这事。我们之间也没有任何的芥蒂。

这正是界明先生不同于流俗的地方。他不拘于世俗,率性而为,没有城府,为人坦诚,活得坦荡轻松。这是一种宝贵的精神品质。

论书法,界明先生的书法未必得到专业书家的一致认可,但正是因为他这种坦诚、不吝惜,他的作品才进入千家万户,成为老百姓珍藏的墨宝。而稍有技艺便拥才自重者,或者借以争名夺利,其才华便难以得到真正的施展,也难以赢得老百姓的认可。

最后一次与界明先生相交,是去年七月市民协组织的一次采风活动,界明先生跟以往一样,主动为大家创作,其作品的艺术性受到东道主的盛赞。其为人之率真,更是受到东道主和大家的敬重。

活动结束后,我们送他到清泉大酒店旁,他从那条小街进去,可能他就住在那里。车上的人都难舍地跟他道了再见。没想到这竟成了我们的永别。

我怀念界明先生,是怀念他的直率、坦诚的品格,是怀念他对自己才情的不吝惜,乐于将才华奉献给老百姓的无私精神。

界明先生一路走好!

责编:刘涛

一审:刘涛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