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3-09 15:53:39
文丨黄建林
炎陵,就是过去的酃县,因为“邑有圣陵”而更名为炎陵县。炎陵县建县于宋嘉定四年,也就是公元1211年,迄今813年。当时茶乡之尾和桂阳之东的黑风洞发生瑶汉山民起义,官兵数剿数败。历时三年,经荆湖安抚使曹彦约督诸军讨平之后,以诸洞辽远,难于控制,奏准朝廷,于是,析茶陵军康乐、霞阳、常平三乡为一县,县名移用衡州府治下旧县酃湖之畔的酃县,隶属衡州府管辖。
“酃”字,在《新华字典》里解释为“县名,在湖南省。”是酃县县名的专用字。古书解释“酃”字则指雨水充沛,植物繁茂,邪恶不生的乡邑。而县治所在霞阳城中,有一眼龙王井,井水甘甜清澈。取井水酿酒,清醇香冽,以贡太庙,世称“醽醁泉香”,美名遍传天下。所以,自古以来,酃县就是一个很美好的地方。
“酃”字蕴山毓水。古往今来,酃县山林茂密,物类繁多。森林覆盖率今天仍保持83.49%。国家森林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湖南康养胜地——神农谷,它的空气负氧离子高达每立方厘米136000个!神农飞瀑倾崖而下230余米。大院乌龙茶、万洋红红茶、神农剑绿茶、船形乡白茶,芬芳四季,衬托着十万亩炎陵黄桃,“桃”醉天下。
“酃”字蕴祖毓昆。五千年中华文明滥觞于炎帝神农氏。而两千多年前,中华始祖炎帝神农氏崩葬“长沙茶乡之尾”就已载入史册。“茶乡”因帝陵所在而于秦汉之交得名“茶陵”,之后,炎帝陵唐有祀、晋有志、宋有庙,自宋伊始,朝廷到炎帝陵祭祀神农“三岁一举,率以成制”。明清朝廷凡登基立储、贺寿祝捷,均前来鹿原陂祭告炎帝神农。共和国成立后,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炎帝陵建设,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天下华人寻根谒祖的“神农福地”。
“酃”字蕴雄毓俊。酃县与井冈山毗邻,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井冈山的西南门户。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罗荣桓、张云逸、王震等等开国元勋都在酃县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许多重大的首发事件都发生在酃县:水口连队建党、水口决策上井冈山、中村插牌分田、中村八担丘毛委员给部队上政治课、朱德和毛泽东第一次会面、工农革命军第一次打土豪、毛泽东指导组建酃县赤卫大队……
“酃”字虽好,但是认识它的人却不多。许多来到酃县旅游康养的人,看着“酃”字都问怎么读音。由此,酃县人民政府专题向国务院请示,要求更改县名。1994年4月5日,终于得到国务院批准,酃县更名为炎陵县!从此,中华大地,北有黄陵县,南有炎陵县。炎黄始祖终于以县名的方式得到铭记和传扬!世界华人的精神家园——炎帝陵,再也不会因为“酃”字不识而受阻难行——铁路入县,高速纵贯,机场将建,炎陵县这个曾经困顿于罗霄山脉崇山峻岭之中的“神农福地,康养天堂”正在和全球华人越来越近,越来越亲……
——来吧,朋友!美丽福祥的炎陵欢迎你!
责编:廖慧文
一审:廖慧文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