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院、中国残联发布典型案例,湖南这一案例入选

黄伊婷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3-10 10:46:01

新湖南客户端3月10日讯(记者 黄伊婷)为做深做实残疾人诉讼服务和多元解纷工作,发挥典型案例指引示范作用,日前,最高人民法院会同中国残联共同发布6个残疾人诉讼服务和多元解纷典型案例。其中,我省长沙市天心区法院“商某与某物业公司物业服务合同纠纷调解案——无障碍诉讼服务助力妥善化解涉残疾人物业服务合同纠纷”一案成功入选。

商某是一名视障人士,从事按摩师工作,每天中午11时左右出门上班,晚上9时许回家,加班回家已是凌晨。因所住小区电梯缺少无障碍设施,商某回家之路困难重重,有一次还走错路敲错门。之后,商某多次找到小区物业公司,希望对方能够加装盲文和语音播报系统,消除出行障碍。因问题反映多次迟迟没有得到解决,商某选择不交物业管理费。小区物业公司因此向天心区法院起诉,要求商某缴纳拖欠2年多的物业管理费共5000多元。

本案虽为物业服务合同纠纷,但引发双方争议的核心在于物业公司是否应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设施。为此,法官多次来到商某居住小区,亲身体验因无障碍设施缺失所导致的生活不便。商某表示,自己有稳定收入,每个月200多元的物业管理费并不算多,只要物业公司能够加装盲文和电梯语音播报系统,就立即缴纳物业管理费。之后,法官和特邀调解员多次来到物业公司,共同向公司负责人阐明升级电梯无障碍设施的重要性,双方最终达成和解。物业管理公司承诺尽快为电梯加装盲文和语音播报系统,商某表示尽快缴纳拖欠物业管理费。

天心区法院在本案审理过程中,严格落实对残疾人群体“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的要求,充分考量视障人士的无障碍诉讼需求。商某踏入法院时,工作人员主动引导其使用无障碍地图、无障碍服务桩以及无障碍明盲示意图等智能设备,精准提供法院内无障碍路径与设施信息,确保其诉讼之路畅通无阻。同时,法院邀请残联特邀调解员参与调解,以专业且暖心的沟通,帮助商某打开心结,推动纠纷妥善化解。

近年来,天心区法院以打造“便民规范智能高效”的综合性诉讼服务平台为目标,着力打造无障碍示范法院,全方位优化诉讼服务功能。在无障碍建设方面,法院持续发力,历经多年完成了无障碍诉讼服务的三大版本升级:1.0版聚焦硬件改造,实现无障碍出行、立案、庭审保障;2.0版发力“智能”升级,开发无障碍网站、增设自助设备,提供“针对性”诉讼服务;3.0版着重诉讼服务升级,确保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实现“快速立案”、便捷“参与庭审”,强化“司法保护”。

为更好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2024年6月,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与湖南省残联共同制定《为残疾人提供更加优质诉讼服务的十一条举措》。《举措》明确,全省各级法院要设置无障碍通行、服务、辅助等设施设备,因地制宜为残疾人参加诉讼提供全过程无障碍服务,鼓励有条件的人民法院建设专门的无障碍法庭、无障碍调解室。根据不同需求,提供有声、大字、电子、盲文等无障碍信息交流服务,探索提供大字、盲文版裁判文书。在案件立案、审理、执行过程中,全省各级法院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应当告知其向相关机构申请法律援助,并告知其有权依法提出免交、减交、缓交诉讼费等司法救助申请。同时,采取便利残疾人的方式送达法律文书,切实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尽快实现。

一系列暖心举措,让司法关怀照亮残疾人维权之路。

责编:黄伊婷

一审:黄伊婷

二审:张马良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