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阳乐 湖南日报 2025-03-11 20:25:48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阳乐 通讯员 洪源 李洁
在遥远的非洲大陆,有一群白衣天使跨越山海、昼夜不息。3月初,他们刚到驻地完成交接便投入“战斗”,使命无时差,落地即开诊。面对陌生的环境与简陋的医疗条件,以及突如其来的各种问题,他们凭借精湛医术和赤诚之心,在异国他乡守护同胞安康。
进驻首日深夜,急诊铃声划破寂静。某中资企业员工突发四肢瘫软,走路不稳,一天前外院检查严重低钾血症,随时会发生心脏骤停,出于对同胞的信任连夜来到医疗队救治。但患者同时合并肾功能不全,而医疗队驻地医院无法开展急诊检验监测血钾,给救治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医疗队队长刘龙飞主任医师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召集医疗组长彭礼明副主任医师、感染组长张炜副主任医师、超声科姜哲明主治医师、检验科熊紫薇副主任医师成立救治小组,利用有限的医疗条件,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排查病因,实时监测心电图变化,精准补钾。护理组主管护师刘学、洪源、周丽欢定期记录生命体征,以秒为单位调整补钾速度,实时评估,经过彻夜守护,次日清晨外送血样复查血钾恢复正常,患者转危为安。
非洲大陆疟疾肆虐,尤其是处于西非的塞拉利昂。医疗队抵达第2天即接诊两位高热患者。感染科张炜副主任医师仔细询问接触史,结合典型“热—汗—冷”症状,迅速完成疟原虫快检和血涂片检查。确诊后立即启动“青蒿素类药物+对症支持”治疗方案,护理团队轮班进行监测和补液管理,患者症状明显缓解,露出舒心的笑容。
面对极其简陋的医疗条件、40℃的高温考验,队员们用从祖国运来的医疗物资建起“移动的三甲医院”。队长刘龙飞队长说:“我们不仅带着医疗技术来非洲,更是带着祖国对每一位海外儿女的牵挂。无论何时何地,我们的白大褂永远是华人同胞健康的保护色。”
3月5日,中国(湖南)第22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抵津第3日,一位刚到津巴布韦不久的华人患者找到了医疗队。因语言沟通障碍,罹患甲亢的她在津巴布韦求医辗转无门,最终将希望寄托于医疗队。医疗队队员高菊华与李洁两位副主任医师热情地为其提供诊疗建议与用药指导,安抚声中尽显专业与温情。
3月7日,走廊又响起急促足音——某中资企业王经理驾车匆忙来到驻地,后座上一名华人男子头部缠着渗血的纱布。据王经理描述,工厂设备突发故障,飞溅的金属碎片划伤工人头皮,去当地公立医院急诊需排队8小时,而私立诊所费用高昂,情急之下直奔医疗队求助。伤者被迅速转移至清创室。留任队员肖志强副主任医师娴熟地戴上无菌手套,新队员也非常默契地为肖志强准备局麻药、止血钳、纱布等清创缝合必需物品。在新老队员的默契配合下展开清创缝合。
止血钳与缝合针交替舞动,血迹渐褪,伤员紧蹙的眉头得以舒展。不到半个小时,患者头皮的多处裂伤完全缝合好了,肖医生防护服下的贴身衣服也早已被汗水浸湿。伤者试图起身道谢,被肖医生按住肩膀:“坚持换药,伤口两周拆线,期间避免出汗感染。”
中国(湖南)第22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队长郑兴友表示,队员们不顾长途奔波的疲惫,克服时差与环境的影响,在简陋的医疗条件下始终将患者生命健康置于首位,以实际行动诠释“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援外医疗队精神。
责编:张春祥
一审:周阳乐
二审:杨丹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